如何決定培訓評估的深度
柯氏四級培訓評估法由國際著名學者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唐納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最早、應用最廣泛的培訓評估工具,在培訓評估領域具有難以撼動的地位。他按照評估的深度和難度遞進的順序將培訓效果分為4個層次: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結果層。
該培訓評估的四個層次,實施由易到難,費用由低到高。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級評估,而最有用的數(shù)據(jù)評估則是難度最大的,但對企業(yè)的意義也是最重要的。是否評估,評估到第幾個階段,應根據(jù)培訓的重要性決定。
很多人認為,要使與工作相關的培訓做得好,至少對一部分培訓課程要進行三級評估甚至四級評估。然而,限于企業(yè)的精力、實力和財力大多數(shù)的培訓在做完一級評估或二級評估后就草草了事,并認為只做一級評估(觀察學員的反應)或二級評估(檢查學員的學習結果)就可以了。他們也有足夠理由可以不做更深層次的評估:第一,幾乎沒有上司想這樣做,因為他們不知道可以做這類評估;第二,三級和四級評估要求極其嚴格,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花費很大。
職業(yè)培訓師諸強華老師認為:“學習是一件好事,但這還不夠,不能改變經(jīng)營業(yè)績的學習是毫無用處的。”其實,深層評估不但能發(fā)現(xiàn)培訓對實現(xiàn)企業(yè)目標是否真的有所貢獻,還要以下好處:
1. 培訓的評估給內部客戶帶來的增值服務,這樣咨詢顧問或培訓師可以借此向一線經(jīng)理推銷自己的服務。
2. 三級和四級評估還可以用來全面檢查企業(yè)大學課程設置是否合理。英特爾公司對英特爾大學的全部商務課程都進行了三級和四級評估。結果,5%的課程被取消,20%課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
3. 深層評估還在于可暴露已培訓內容在工作中難以運用的障礙。
安邦保險溫州分公司首次進行三級評估時,我面對的學員是理賠部50位員工。他們開始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工作,直接與客戶打交道。他們的經(jīng)理認為,他們的交流技巧還需要磨練。課程開始前,我通過員工的客戶、主管和他們的同事調查了解他們是否經(jīng)常使用這項技能。
例如,怎樣順利解決沖突,以確定員工的技巧水平。課程結束幾個月后,又進行同樣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員工運用相應技能的頻率由培訓前50%提高到75%。這為培訓評估提供了定量信息,繼而我還需要一些定性資料。我們在培訓前后分別舉辦了一些小組會議,分組與學員和客戶進行討論。結果發(fā)現(xiàn)學員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障礙,使他們不能在工作中運用所學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