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積極的心態(tài),成功的一半
一、教育思想的形成:
現(xiàn)代教育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搞好素質教育,是擺在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高中階段是人生青年初期(年齡在15歲至18歲之間)是青春發(fā)育走向成熟的時期,也是人生從不夠成熟到基本成熟的時期,是學生人格形成的奠基階段,也是一個轉折階段。作為一名德育工作的最直接參與者——班主任,有義務幫助和引導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即除了身體健康外,還要引導他們成為心理健康的人;幫助和引導他們成為文明人,明禮誠信,厚德載物;幫助和引導他們成為愛集體、愛社會、愛生活、愛祖國的人,具有民族自尊、自愛、自重、自信的優(yōu)秀品質;幫助和引導他們成為有道德的人,使之以仁愛之心、善良之心、寬容之心、感激之心、同情之心、體諒之心對待人和社會;幫助和引導他們成為現(xiàn)代的人,一方面具有開拓、進取、競爭、合作、民主、實際的意識,另一方面具有辨別、判斷、處理信息選擇人際交往、組織創(chuàng)新的能力,總而言之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因此素質教育不應當只是分析素質的含義是什么,而應是認識到,教育必須著眼于人的內在的、發(fā)展的要求,把人當作目的本身,這才是人們在“素質教育”的口號下,追求教育價值的實質。因此適時對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成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種較好的手段,通過成功教育的實施,培養(yǎng)學業(yè)生的成功意識,使之成為一個有豐富情感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勇于面對挑戰(zhàn)的人。下面是成功教育的案例之一:
積極的心態(tài),成功的一半
教育目標:通過典型的生動有趣的故事說明,成功屬于那些充滿熱忱的人,教育學生如何才能使自己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對待生活。
二、教育過程:
時間:高一期中考試之后,第一堂班會課
地點:高一(8)班教室
教育工具:老師課前準備好的五張小卡片以幻燈片的形式存入多媒體的電腦中。
師:這次期中考試有的同學成績考的不夠理想,我在通過與這些同學的私下交談中了解到:這些同學前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意識消沉,學習缺少動力,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一些任務后就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習成績上不去,心里就越煩躁,越煩躁,就越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陷入這種不良循環(huán)。如何才能走出這個誤區(qū)呢?這節(jié)課我將繼續(xù)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成功的秘訣。
板書課題:積極的心態(tài),成功的一半
師:請同學們看下面一個小故事(教師打開幻燈片1)
案例1:據說在推銷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小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地說:“這些人都習慣打赤腳,怎么能買我們皮鞋呢!于是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鞋穿,看來皮鞋市場大的很呀”。于是想方設法,向非洲人推銷自己的皮鞋,最后發(fā)了大財,這就是心態(tài)導致的天壤之別(配以動畫和錄音)。
師:請問同學們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思考片刻)。
生:我們要想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首先應該有強烈的愿望,只有這樣你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對學習有興趣。
生:由此可見不同的心態(tài)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態(tài)度不同,一個以滿腔的熱情對待這種事,另一個則以悲觀消極的思想去對待,導致了結果上的巨大差異。
師:同學們講的都很好,缺乏熱誠難成大事,而熱忱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后天的特質(教師打開幻燈片2)。
案例2:拿破侖.希爾曾經講過一個令人醒悟的故事:賽爾瑪陪丈夫駐扎在一個沙漠中的陸軍基地里,丈夫經常外出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奇熱無比,又沒有人和她聊天,周圍都是不懂英語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很難過地寫信對父母說:“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親給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兩行字,但這兩行字卻永遠留在她的心中,并改變了她的生活,這兩行字是什么呢?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從此,賽爾瑪決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觀看沙漠的日落,尋找到幾萬年前留下的海螺殼,她和當?shù)厝私慌笥眩ニ投Y物,她研究沙漠中的植物、動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把原來認為最惡劣的環(huán)境,變成了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并出版了一本書《快樂的城堡》,她從自己的牢房中望去,終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配以動畫和聲音)
師:是什么讓她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轉變呢?(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
生:是她父親的話啟發(fā)了她,使她看到了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