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三篇】

思而思學網

篇一: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擔任八(6、12)班語文教學。因為本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八年級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shù),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我注意課堂的藝術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xiàn)實。教態(tài)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乜醋约旱氖谡n,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fā)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xiàn)好差分化現(xiàn)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fā)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于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huán)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親自檢查學生背書情況,并做到凡是要求學生背的,我都先背。課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業(yè)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

雖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存在的問題實在還有很多。教學方法陳舊,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學,上課力求面面俱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發(fā)展,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xiàn)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即使我有10多年的教學經歷,我都會繼續(xù)努力,多問,多想,多學習,爭取教學水平再上一層樓。

正式接手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差不多一學期了,我發(fā)現(xiàn)了以下問題,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將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并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xiàn)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并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匯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匯存儲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钴S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shù)較少,大多數(shù)學生甘于沉默,不愿發(fā)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fā)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范圍,對于討論的進程作一些適當?shù)恼{整,對于學生新生發(fā)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tǒng)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并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于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于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篇二: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于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的提高。

來這里已經將近一個月了,這里的老師與學生都很好,我教的是初二語文,有時會跟其他老師(不管是語文還是其他科目的老師)一起探討關于教學方面的問題,有的時候還會問問學生對我的看法以及對我上課的看法,我知道,對于我來說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畢竟我沒有什么教學經驗,只是憑感覺來講,有的時候確實抓不到重點,往往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它不考,一筆帶過的東西反而會考,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老師不僅僅需要知道哪些是重點難點,還要多了解考試方面的信息,如最近幾年的考試動態(tài),考試趨勢,考試題型等等。當然,我們不能脫離新課標,多研究新課標,因為它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它提出了對于各個階段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而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上課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保持微笑,讓學生覺得你很容易親近,因為我問了一些學生,他們都喜歡帶有微笑的老師,而不喜歡板著臉的老師,當然這里也不是說當學生不聽話時也對他笑,該嚴肅的時候還是得嚴肅的,要不然學生會肆無忌憚,局面就會難以控制。當發(fā)現(xiàn)學生說話或者是做些小動作時,可以先盯著他,用眼神告訴他我已經發(fā)現(xiàn)了,給他點面子,不行的話就直接點名教訓,沒必要再給他面子。

至于板書方面,我認為該寫的還是要寫,沒必要寫的就不要寫,有學生就向我反應,有些字不會寫,所以最好不要只念不寫。

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特別是課上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就會走神,我發(fā)現(xiàn)有個方法很有用,就是故意寫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然后再強調一下,這樣印象會更深刻一點,學生記得更牢。

前面已經提到過,現(xiàn)在老師教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注重的是能力、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傳統(tǒng)的教學套路在我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灌輸式的教學是最常見的,就是一次性的“授之以魚”。為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該教學生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是怎么樣,有必要的話還需解釋它是怎么來的,也就是為什么會這樣,即長久的“授之以漁”,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做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對于新的知識點,特別是一些重點,需要詳細講,比如說象征手法,以前學生都幾乎沒接觸過這個概念,在分析這種手法的時候,先要跟學生聲明什么是象征,以及用象征有什么好處,然后再分析具體的句子,加深學生對于象征手法的印象,這是遵循從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最后到特殊 ( 也就是解題)的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好理解。

初二的學生一般不是很積極,上課比較沉悶,很多情況下都是沒多少人在認真聽的,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讓學生喜歡聽語文課,是不是課外知識越多越好?活動越多越好?我想應該不是,這樣很容易造成課堂秩序混亂,反而弄巧成拙,適當?shù)乜梢栽黾狱c與課內相關的課外知識,偶爾搞點活動,比如朗讀比賽,比賽回答問題,扮演角色朗讀課文等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們都在生活的網中,時時刻刻都與周圍的人與事聯(lián)系著,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時候還需要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注意梳理,以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相關知識。比如說八年級的第二單元,基本上用到了象征這種手法,在講這種手法的時候就可以聯(lián)系以前的課文來講,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學會運用這種手法。

當然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上課語言不豐富,過渡語言不夠,往往覺得沒詞,不知道應該怎樣從這個知識點過渡到下個知識點,導致上課時老是出現(xiàn)一些像“然后,這個”之類的口頭禪,也許自己沒注意,其實自己說了很多次;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往往自己知道的東西,卻很難跟學生講清楚,也許是表達能力不行吧,也許是經驗不夠吧,一般我們老師覺得簡單的問題學生覺得難,這就啟示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為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多分析學情,了解學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前學過什么,需要學什么,對什么感興趣,應該以什么方式教學生,必要的時候還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

昨天晚上有個學生問到有關謂語句的類型,有四種“名詞、動詞、形容詞、主謂”謂語句,要判斷具體的謂語句的類型,當時我對這個也感到陌生,不過我最終還是給他們講清楚了,這當然離不開便利的網絡,結合自己以前學過的以及網上的有關謂語句的知識,我把它拿下來了。這啟示著我們老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那句話說得好“要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要不斷復習以往的知識,所謂“溫故而知新”嘛,將學過的知識與將要學的知識結合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感想,對于教學我們應該共同探索,共同反思,以促進自身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的提高,不段提高自身的教育 素養(yǎng)。

篇三: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本學年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八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xiàn)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fā)現(xiàn)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創(chuàng)造一片新天地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