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桑輯要》,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官修農(nóng)書。在它之前唐代有武則天刪訂的《兆人本業(yè)》和宋代的《真宗授時要錄》,但這兩部均已失傳。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農(nóng)桑輯要?耕墾?耕地》的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耕墾?耕地
《齊民要術》:春耕尋手勞郎到反,古曰:“?”,今曰“勞”!墩f文》曰:“?,摩田器!苯袢艘嗝皠凇痹弧澳Α薄G锔妆硠。春既多風,若不尋勞,地必虛燥。秋田塌實,濕勞令地硬。諺曰:“耕而不勞,不如作暴!鄙w言澤難遇,喜天時故也;笇挕尔}鐵論》曰:“茂木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碧,直輒反,田實也。暴,音曝,耗也。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欲廉,勞欲再。?廉耕細,牛復不疲;再勞地熟,旱亦保澤也。秋耕埯同埯青者為上。比至冬月,青草復生者,其美與小豆同。初耕欲深,轉(zhuǎn)地不深,地不熟;轉(zhuǎn)不淺,動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縱牛羊踐之;踐則根浮。七月耕之,則死。非七月復生矣。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冀美懿反;漫種也。種;七月、八月,?埯殺之,為春谷田,則畝收十石;一石大約今二斗七升;十石,今二石七斗有余也。后《齊民要術》中“石”、“斗”仿此。其美與蠶矢、熟糞同。
《?勝之書》曰:凡耕之本,在于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春凍解,地氣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氣始暑,陰氣始盛,土復解;夏至后九十日晝夜分,天地氣和;以此時耕田,一而當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春,地氣通,可耕堅硬強地黑壚土,輒平摩其塊以生草;草生,復耕之;天有小雨,復耕和之,勿令有塊,以待時;所謂強土而弱之。春候地氣始通,土塊散,陳根可拔。此時二十日以后,和氣去,即土岡。以時耕,一而當四;和氣去耕,四不當一。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耕輒勞之。草生,有雨澤,耕,重勞之。土甚輕者,以牛羊踐之,如此則土強;此謂弱土而強之也。
《雜說》: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凡地有薄者,即須加糞糞之。其“踏糞”法:秋收治田后,場上所有谷穰等,并須收貯一處。每日布牛腳下,三寸厚;古一尺,大約今一尺三寸有余。后《齊民要術》“尺”、“寸”仿此。每平旦,收聚堆積之;還依前布之,經(jīng)宿即堆聚。至十二月、正月之間,即載糞糞地。
《種蒔直說》:古農(nóng)法,犁一棍六。今人只知犁深為功,不知棍細為全功。棍功不到,土粗不實。下種后,雖見苗,立根在粗土,根土不相著,不耐旱;有懸死、蟲咬等諸病。棍功到,土細又實,立根在細實土中;又碾過,根土相著,自耐旱,不生諸病。
《韓氏直說》:為農(nóng)大綱,一則牛欺地,二則人欺苗。牛欺地則所種不失其時;人欺苗,則省力易辦;反是,則徒勞無益矣。凡地,除種麥外,并宜秋耕。先以鐵齒概縱橫概之,然后插?細耕,隨耕隨撈。至地大白背時,更橇兩遍。至來春地氣透時,待日高復棍四五遍。其地爽潤,上有油土四指許;春雖無雨,時至便可下種。秋耕之地,荒草白少,極省鋤工。如牛力不及,不能盡秋耕者,除種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大抵秋耕,宜早,春耕宜遲。秋耕宜早者,乘天氣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其苗易榮。過秋,天氣寒冷,有霜時,必待日高,方可耕地,恐掩寒氣在內(nèi),令地薄,不收子粒。春耕宜遲者,亦待春氣和暖,日高時,依前耕耙。
農(nóng)桑輯要文言文翻譯
《齊民要術》:春天耕過的地,應隨時摩勞郎到反,古時稱“?”,今稱為“勞”!墩f文》將“?”解釋為“摩田的器具”,今人亦將“勞”稱為“摩”。秋天耕過的地,須待白背時勞摩。春天多風,耕后若不隨時摩勞,地土空虛,必容易干燥;秋天田土塌實,耕后隨即趁濕摩勞,便會使地土結成硬塊。農(nóng)諺說:“只耕不勞,不如聽任澤水自行跑掉!鞭r(nóng)諺是說:喜天降時雨,應即行耕勞保墑。桓寬《鹽鐵論》說:“茂密的林木下面,不會有豐美的青草;大個的土塊中間,不會有良好的禾苗。”塌,直輒反,田土濕實之意。暴,音曝,損耗。秋耕,要耕深些;春耕、夏耕,要耕淺一些;犁起土的寬幅要廉仄,要耕一遍勞兩遍。犁廉,既可耕得細,牛也不疲勞。勞兩遍,使地熟,土壤無塊,天旱亦可以保墑。秋耕,以能埯同掩青為最好。等到冬初,將新長出的嫩草壓青,其美好與用小豆壓青相同。第一遍耕要深,轉(zhuǎn)地要淺。初耕不深,不能使地熟;轉(zhuǎn)耕不淺,容易翻動生土。生長著菅茅的地方,宜將牛羊放入田中去踐踏,經(jīng)過牛羊踐踏,草根浮動。七月間翻耕過后,便會死掉。不是七月翻耕的,耕過仍將復生。使地力肥壯的方法,用綠豆壓青為最好,小豆和胡麻稍次。皆宜在五六月間冀美懿反,是一種撒播漫種法。種,七八月,翻犁入土,埯殺壓青,來年種春谷,一畝可收十石;一石大約折合今二斗七升,十石約當元制二石七斗多。后面凡是《齊民要術》書中的“石”和“斗”,均照此比率折算。這樣的肥田方法,同使用蠶屎或腐熟的人糞尿一樣好。
《?勝之書》說: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根本,在于趕上農(nóng)時,使土壤強弱適中,講求施肥、保墑,鋤苗要早,收獲要早。立春后,土地解凍,地氣開始通達,是為土壤首次和解;夏至后,天氣開始暑熱,陰氣興起于下,土壤再一次和解;夏至后九十日,晝夜的時間長短相等,天氣和地氣相和。在以上所說的時間耕地,耕一遍相當平時耕五遍,名為“膏澤”,這皆是“趕上農(nóng)時”的功效。立春后,地氣開始通達,可耕堅硬的強地黑壚土,翻耕過隨即將土塊摩平摩碎,使萌生雜草;草長出來,再耕一遍;遇天有小雨,再耕一遍,令土壤協(xié)和順適,不要有土塊,以等待時用。這就是常說的使強土變?nèi)醯姆椒āA⒋旱奈锖蚴牵旱貧忾_始通達,土塊散開,土中的陳根可用手拔出。立春以后二十天,和氣即行消失,土質(zhì)變得剛強。趁和氣在時耕,耕一遍頂上平時耕四遍;和氣消失后耕,耕四遍頂不上耕一遍。杏花盛開時,即可耕土質(zhì)松散的輕土、弱土;等杏花落時,再耕一次,要求隨耕隨勞。候田中的雜草生長起來,天降雨澤,再耕,并且要用重勞勞摩。如土質(zhì)過于松散,可以將牛羊趕到地中去踐踏。以上方法,可使土質(zhì)變強,即所謂使弱土變強的方法。
《雜說》:凡是種田的人家,必須正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寧可種少種好,切不可貪多種不好。凡發(fā)現(xiàn)有的土地瘠薄,便應即時加糞使肥。踏糞法:秋收秋播后,打谷場上的谷穰等物,應即行收集一處,貯藏保管。每天用它向圈中牛腳下撒三寸厚的一層。古一尺,約合今一尺三寸有余。凡《齊民要術》書中所說的“尺”、“寸”,均按這一比例計算。第二天清早,收取堆聚一處;復照上法鋪上一層,經(jīng)過一夜即行堆聚。至年終十二月或來年正月,即可將踏好的糞拉去上地。
《種蒔直說》:古時農(nóng)作的經(jīng)驗,是?一遍,要耙六遍。今人只知曉以犁深為勝,而不知曉尚須耙細方為全功。耙地的功夫不精到,土有粗塊,地中空不實,下種后,雖可出苗,但苗根著生在粗土,根和土不能緊密地相附著,不耐旱,而且常有懸死、蟲咬等許多毛病。耙地的功夫到了,土壤既細柔又緊實,苗根著生在細柔、緊實的土壤之中,而且播種時又經(jīng)過碾壓,根和土緊緊地相附著,自然會耐旱,不發(fā)生各種毛病。
《韓氏直說》:務農(nóng)的要旨,一是牛功要勝過土地,二是人功要勝過苗稼。牛功勝過土地,則播種不致耽誤農(nóng)時;人功勝過苗稼,便會不太費力地將莊稼種好;反之,便會白費力氣,而不會得到好的收獲。所有的耕地,除種冬麥的以外,都應當進行秋耕。先用鐵齒耙縱橫耙過,然后再用?細細地翻耕,耕畢隨時摩勞。等到地面呈現(xiàn)大白背時,再耙兩遍。到來年春天,地氣通達時,趁太陽升高后再耙四五遍。這樣的土地,土質(zhì)爽疏而濕潤,表層有四指厚的油土即便春季不降雨,只要農(nóng)時一到,便可照常下種。另外,經(jīng)過秋耕的土地,雜草自然要減少,亦可極大地節(jié)省耘鋤工。如若牛力不足,不能全部進行秋耕,除種粟的土地非耕不可外,其余種黍、豆等地,亦可考慮采用春耕。一般說來,秋耕應早,春耕宜遲。秋耕要早,是為了趁著天氣尚未寒冷,將陽和之氣掩埋在地中,將來苗稼容易生長茂盛。過了秋季,天氣寒冷,遇降霜日,必須等候太陽升起后方可耕地,怕的是將寒氣掩蓋土中,使地力變得瘠薄,收不到糧食。春耕要遲,也是為了等候春天陽和的暖氣,太陽升高后,依照前法耕耙。
注釋
①?:注文中的兩“?”字,《齊民要術》作“?”。按,《說文》作“?,摩田器也,從木,憂聲”。關中稱為“耱”。校元本作“?”,據(jù)改。
②塌實:即“結實”,謂秋天多雨,土地含水量大而且結實。塌:今本《齊民要術》作長劫反,今讀jié。“塌”與“結”為一音之轉(zhuǎn)。
③桓寬:漢宣帝時人。引文見《鹽鐵論?輕重第十四》。
④廉:窄仄之意!傲啤迸c寬廣為反義。
⑤埯青:指將青草或綠肥作物,犁翻掩埋土中,即今天所謂“壓青”!佰蓖。
⑥菅茅:草名,有時單稱“菅”或“茅”,按《說文》“菅”和“茅”互訓,蓋一物而二名!拜衙保幻硬,莖細長可作繩織履,亦可覆蓋屋頂,是田間雜草中害稼最甚而難清除者之一。
⑦此系《齊民要術?耕田》篇,所引用的《?勝之書》文。
⑧立春正月節(jié),按照《禮記?月令》的說法,“東風解凍”、“陽氣漸升”、“陽氣達”皆為立春節(jié)后的重要物候。地氣:指陽氣。
⑨夏至后九十日:夏至后九十日為秋分八月節(jié)。至此時陰陽適中,當秋之半。
⑩以此時:指三次“土壤和解”之時,為立春、立夏、秋分。
黑壚土:《說文》:“壚,黑剛土也。”是一種黏性極強的土壤。這種土壤過濕過干都不易耕,故宜于土壤和解的時候耕,土塊方易分解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