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閱讀答案林逋,這是北宋著名詩人林逋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整首詩以素淡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副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
原文: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林逋
底處憑闌思渺然,孤山塔后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dú)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字詞解釋:
[1]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尊稱。
[2]底處:何處。闌:欄桿。渺:高遠(yuǎn),遼遠(yuǎn)。
[3]偏:邊。
[4]陰沉畫軸:詩人身處佛地,古木參天而暮色蒼茫,眼前圖景如一幅褪色的畫。陰沉:黯淡。
[5]枰:棋盤。葑:菰根,俗稱茭白根。葑上田:又稱架田。古人活用水田,將木框浮于水面,框內(nèi)充滿葑泥,水漲水落而架田不顛覆。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翻譯:無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閱讀答案:
試題:
(1)全詩圍繞“望”字展開,詩人“望”到了怎樣的畫面。(4分)
(2)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陰森森的樹叢中隱約露出幾所古寺,山下散落著宛如棋盤的水田(2分),天空中偶爾掠過一只小鳥,夕陽西下,炊煙里也帶著絲絲寒意。(2分)
(2)詩人留連忘返、依依不舍,決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時,再來觀賞這與其廬舍相近的佛門圣地。(2分)抒發(fā)了詩人寧靜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懷。(2分)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創(chuàng)作背景:無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賞析:
林逋隱居杭州時,在西湖孤山結(jié)廬。孤山之有孤山寺,這是他常常喜歡登覽的勝地。該詩寫一個秋日的傍晚,詩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內(nèi)飽覽山上風(fēng)景。詩以素淡的筆觸,描繪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這種境界,正是林逋這位幽人(隱士)所眷戀的。
首聯(lián)破題領(lǐng)起:詩人憑欄遠(yuǎn)望的地點(diǎn)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閣,房間就在此座寺閣的西邊。詩人憑闌縱目時,思緒飛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他并沒有明說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將筆蕩開,于頷、頸二聯(lián)畫了四幅風(fēng)景畫。
畫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開。先是一幅“方外寺”:陰森森的樹林里,隱隱約約地閃現(xiàn)出幾所寺院。詩人身處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蒼茫,遠(yuǎn)遠(yuǎn)望去,這個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幀退了顏色的約畫。寺在“畫軸”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畫,詩筆下也是畫。畫境寂靜幽深,正見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詩人轉(zhuǎn)移了一下視角,但見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飄蕩著一塊塊的架田,猶如那棋盤上割下來的方格子。枰,棋盤。以棋盤方格譬架田,比喻貼切。其時夕陽西下,夜幕將臨,農(nóng)失們都已荷鋤歸家了,因此畫面上空無一人,分外寧靜。
接下是一幅“空中鳥”:詩人舉頭瞻望天宇,只見寥廓秋空之中,偶爾飛過一只伶仃的小鳥。詩人趕緊將這“獨(dú)鳥”捕捉進(jìn)畫中,又涂上幾抹秋云作為背景。
最后展開的是一幅在“墟里煙”:夕照之中,什么都沒有,唯有裊裊寒煙(秋已深,炊煙在秋空之中,也帶有深秋的寒色了)縈繞半空,這表明,附近村落的人家已在點(diǎn)火做晚飯了。這幅詩人略略低首繪下的畫,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鳥、煙四軸風(fēng)景圖,展現(xiàn)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間的那個幽深清寂的環(huán)境。此種環(huán)境,與這位幽人斷絕塵想、瀟灑物外的恬靜心境、閉逸情致正相吻合。因此,他從中領(lǐng)略到了莫大的興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連,遲遲不愿歸去。
末聯(lián)便直抒這種傾慕心情,詩人道:我遲遲逗留著,不舍得歸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愛這塊勝地了,因?yàn)椋c我的廬舍相近。近,我得以遲歸,又得以常來,F(xiàn)在,快要掌燈吃晚飯了,我也該同去了。不過,等那雪花紛揚(yáng)時,我要重來此地,觀賞那銀裝素裹的世界。
個人資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fù),又稱和靖先生,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今奉化市裘村鎮(zhèn)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北宋著名詩人。幼時刻苦好學(xué),通曉經(jīng)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jié)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yǎng)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