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蘇軾,是一篇意境深邃的詞作,隱含作者對古今的感慨,和對人生追求的意向。本文由快車教育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永遇樂
蘇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⑵,鏗然一葉⑶,黯黯夢云驚斷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⑸。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⑹,為余浩嘆。字詞解釋:
彭城:今江蘇徐州。燕子樓:唐徐州尚書張建封(一說張建封之子張?)為其愛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樓。
?如:擊鼓聲。
鏗然:清越的音響。
夢云:夜夢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賦》楚王夢見神女:“朝為行云,暮為行雨”。驚斷:驚醒。
心眼:心愿。
黃樓:徐州東門上的大樓,蘇軾徐州知州時建造。作品翻譯:
明月如霜般潔白,好風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秋天的夜景清幽無限。彎彎的水渠中,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露珠隨風落下,但夜深人靜,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看見。三更鼓聲,聲聲響徹夜空,一片樹葉悄悄落到地上,輕音竟把我的夢驚斷。夜色茫茫,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醒來后我把小園處處尋遍。
那長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歸路,對著故鄉(xiāng)家園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樓空空蕩蕩,佳人盼盼已經不在,樓中的畫堂里空留著那呢喃雙燕。古今萬事皆成空,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有的只是難了的舊歡新怨。后世有人,面對著這黃樓夜色,定會為我深深長嘆。[賞析:
蘇軾《永遇樂》是一首清麗脫俗的詞,此詞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思考與感慨。詞中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抒燕子樓驚夢后縈繞于懷的惆悵之情,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之理。
上闋寫清幽夢境及夢醒后的悵然若失之感。起三句總寫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風,并小結以“清景無限”,賞愛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清景無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fā)。“
下闋乃醒后述懷,語意沉郁而超然獨悟。換頭三句是實寫心境,寫在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xiāng)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詩云:“天畔登樓眼,隨春入故園。”蘇軾此處當是化用杜詩,寫登樓后的思家心理。
詞人將景、情、理熔于一爐,圍繞燕子樓情事而層層生發(fā)。景為燕子樓之景,情則是燕子樓驚夢后的纏綿情思,理則是由燕子樓關盼盼情事所生發(fā)的“人生如夢如幻”的關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問。全詞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風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曠,用典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幽逸之懷與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顯示出蘇軾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以上這篇永遇樂 蘇軾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快車教育!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