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化禮儀基本知識【精華篇】

思而思學網

各地咖啡文化禮儀

美國:百無禁忌美式風

美國人喝咖啡,像進行一場不需要規(guī)則的游戲,隨性放任,百無禁忌。歐洲人沖調咖啡時的種種講究,美國人是不屑一顧的。美國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時深入他們的生活中難以分離,影響之深甚至到達沒有咖啡不算生活的地步。

據說第一次載人類上月球的阿波羅十三號宇宙飛船,在歸航途中曾經發(fā)生生死關頭的故障,當時地面人員安慰三位航天員的一句話就是:加油!香噴噴的熱咖啡正等著你們歸來。不論在家里、辦公室、公共場合還是路邊自動販賣機,美國人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離不開咖啡。如此喝掉了世界咖啡生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一般而言,美國生活比較忙碌緊張,不像歐洲、中東一帶的人民那樣能以悠閑心情享受生活,表現在喝咖啡上頭,經常就是一大壺電熱過濾式咖啡(Drip Coffee Marker),從早到晚,由于水加得多,咖啡少(一杯十公克的咖啡量對兩百CC的水),滋味特別淡薄,因此也多有人批評美式咖啡實在難喝。

其實,在美國各地,咖啡嗜好者只要多費點心力,還是可以品嘗到自己喜愛的咖啡口味。如果單純美式咖啡分為濃淡兩大類,美國東岸比西岸喝得濃,南方又比北方濃。以民族而言,南歐及拉丁裔比英、德、北歐移民較嗜好濃烈咖啡。

另外,美國雖然是最大的即溶咖啡外銷國家,但美國本身喝即溶咖啡的人卻不多。近年來他們日益重視飲食健康的結果,市場尚無咖啡因(Coffeeineless Coffee)的銷路漸增,而喝咖啡不加糖的風氣也越來越普遍。

土耳其:攝人心魄土耳其

咖啡在中東古國,宛如一千零一夜里的傳奇神話,是蒙了面紗的千面女郎,既可以幫助親近神,又是沖洗憂傷的清泉。要說咖啡,不能不提中東(土耳其)咖啡,是因為無論從回教或是基督教立場說咖啡起源,它的故鄉(xiāng)都是在遙遠神秘的中東山上。

經過十三到十五世紀,長達三百年的回教宗教界禁止角色,咖啡在十六世紀正式傳入土耳其,開始商業(yè)化,并且迅速傳至歐洲大陸。這種盛行于希臘、東歐、中東、北非等地的咖啡飲用法,一般人慣稱土耳其咖啡或阿拉伯咖啡,至今仍保持著早期宗教儀式話的神秘感。

傳統(tǒng)土耳其咖啡的做法,是使用烘培熱炒濃黑的咖啡豆磨成細粉,連糖和冷水一起放入紅銅質料像深勺一樣的咖啡煮具里(IBRIK),以小火慢煮,經反復攪拌和加水過程,大約二十分鐘后,一小杯五十cc又香又濃的咖啡才算大功告成。

由于當地人喝咖啡是不過濾的,這一杯濃稠似高湯的咖啡倒在杯子里,不但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杯底還有渣渣。在中東,受邀到別人家里喝咖啡,代表了主人最誠摯的敬意,因此客人除了要稱贊咖啡的香醇外,還要切記即使喝得滿嘴渣,也不能喝水,因為那暗示了咖啡不好喝。

阿拉伯人喝咖啡,喝得慢條斯理,它們甚至還有一套講究的咖啡道,就如同中國茶道一樣,喝咖啡時不但要焚香,還要撒香料、聞香,琳瑯滿目的咖啡壺具,更充滿著天方夜譚式的風情。一杯加了丁香、豆蔻、肉桂的中東咖啡,熱飲時滿室飄香,難怪阿拉伯人稱贊它:麝香一般攝人心魂了。

意大利:熱情洋溢意大利

到意大利觀光要小心兩件事: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咖啡。在意大利,咖啡和男人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兩樣東西,因此意大利有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強勁又充滿熱情!

英文名稱為EsPsso的意大利咖啡,近年來在國內已經普遍為愛好咖啡的人所熟知,這種又濃又香,面上浮著一層金黃泡沫的純黑咖啡,濃稠滾燙好似地獄逃上來的魔鬼,每每叫人一飲便陷入無可言喻的魅力中,難以忘懷。

意大利咖啡的特色,表現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個快字;作得快不超過十秒鐘,喝得也快,因為只有兩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馬上煮一杯咖啡,不分男女幾乎從早喝到晚,街上到處可見叫做BAR的咖啡小店,販賣一杯四百里拉左右,約合臺幣十多元的咖啡,供人站著一飲而盡。

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調至意大利咖啡的咖啡豆是世界上炒得最深的一種豆子,這是為了配合意大利式咖啡壺瞬間萃取咖啡的特殊功能。由于一杯意大利咖啡的份量只有五十cc,咖啡豆用量只要六至八公克便夠了,因此這種看起來很濃的咖啡,其實一點不傷腸胃,甚至還有幫助消化呢!

意大利咖啡還有一種加了牛奶的喝法,叫做Cappuccino,利用意大利咖啡壺攝氏一百三十度以上的蒸汽,先將牛奶打成泡沫,再漂浮在濃黑的咖啡上。甜美的新鮮牛奶,純白可愛;迷人的EsPsso魔鬼在它的點綴之下,頓時就換化成美妙的天使了!

中北歐:溫和理智中歐式

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熱情如火,也不像法國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北歐一帶的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又溫和,正像他們一板一眼的民族性一樣。歐洲人的生活與咖啡,幾乎已經結成密不可分的環(huán)節(jié),除了意大利和法國一帶與眾不同的咖啡喝法,從奧地利、瑞士、德國,以致于北歐幾個國家,品嘗咖啡的習慣與口味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他們深深了解中庸之道,完全屬于中濃度口味。

中、北歐人民在家煮咖啡,最常使用的大多式簡便的手沖式濾紙咖啡壺,以及臺灣常見的家庭用電熱咖啡壺(Drip Coffee Maker)。其中,濾紙沖泡咖啡法(Paper Drip)就起源于中歐,是德國人MERITA夫人在本世紀初發(fā)明,并在歐陸各國廣為流傳。但是營業(yè)場所的咖啡,由于需要大量快速供應,還是EsPsso咖啡機的天下,只不過使用的咖啡豆口味不同。

在這些國家的咖啡館喝咖啡,與臺灣最大的差別,可能是他們把咖啡、糖、奶三項分得很清楚,許多咖啡館的價目表上都名列黑咖啡與加奶咖啡的不同價格,有些甚至連份量也列入價格差別差異的因素。中歐一些國家,像奧地利、瑞士,點心做得有名,花樣繁出的各式糕點,理所當然也躍為咖啡桌上另一項出色的演出。

近幾年來,北歐四國人民平均的咖啡飲用量一直名列全世界前四名榜上(每人每年一千杯以上),他們對咖啡的鐘愛,用巴哈一出歌劇中的一段唱詞形容最為恰當:這么美妙的咖啡,比一千次香吻更甜美,比陳年佳釀更醉人。

咖啡文化之咖啡禮儀

喝咖啡有哪些文化禮儀呢, 且聽小編一一道來,在西餐廳里,餐后喝的往往是咖啡,份量是普通咖啡的一半。而盛咖啡的杯子,杯耳很小,指頭無法穿過。正確的拿法是用你的食指和大拇指端起杯子。

還有,餐廳小姐端上咖啡時,一定將杯耳向著顧客的左側,以便顧客扶著杯耳加糖加牛奶。你在操作時不必握得太緊,也用不著用力攪拌而濺出咖啡,因為糖和牛奶很快就會溶化。不喜歡加糖和加奶的,可把杯耳轉向自己的右側。一般是先加糖后加牛奶。

小匙用畢,要放在碟子上,不要放在杯子里。這樣顯得不雅,而且不小心會把小匙打翻在地。用匙舀咖啡,端起碟子或托住杯底喝咖啡,都會十分失禮。除非舉行酒會,或沒有桌子依托時,才能端起碟子來喝。

在家里請客人克咖啡,應當注意的是,咖啡愛好者對是否加糖和奶往往十分講究,最好讓客人自便,主人不必代勞。另外,主人還要為懂得喝咖啡的行家另備一杯冷開水,使之與咖啡交替品嘗,口味更顯清純。

在朋友家里作客喝咖啡時,則要注意:咖啡要趁熱喝完,不必客氣。如果只顧聊天而讓咖啡冷卻,就會有違主人的一番誠意。小匙是用來攪拌的,用后要放在碟子邊上,不要用來舀咖啡。也不要一口氣把咖啡喝完,而要慢慢啜飲。咖啡要全部喝完,才顯得有禮貌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