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技特派員、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我國知名經濟林專家,山區(qū)治理專家。1981年2月,李保國畢業(yè)于河北林業(yè)?茖W校 ,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正逢學校決定在太行山區(qū)建立產學研基地,李保國作為首批課題攻關組最年輕的成員,1983年,他和妻子帶著不滿一周歲 兒子走進了太行山。 李保國每年在艱苦的農村工作超過200天。他帶領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協(xié)調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邢臺縣槳水試區(qū),他們把一個窮山溝變成了花果山,成為太行山區(qū)最綠的地方,榮獲聯(lián)合國全球環(huán)境500佳提名獎。
在內丘縣富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蘋果生產中,生產出的優(yōu)質蘋果被評為A級綠色食品,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得銀獎,極品果賣到100元一個。
李保國大學畢業(yè)20年后,為了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讀博士。他教的畢業(yè)班,25%的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他帶的碩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學生湯軼偉,在李保國的指導下,經過上千次實驗,顛覆了核桃樹冬季修剪的傳統(tǒng)做法,將剪枝時間確定在春季發(fā)芽前的20天以內,避免了因剪枝時間不當造成營養(yǎng)流失,這一創(chuàng)新成果寫進了教科書;學生史薪鈺,在平山縣葫蘆峪從事坡面結構穩(wěn)定的影響因素研究,在李保國的指導下,取得了當年治理、當年坡面穩(wěn)定的效果,史薪鈺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廣。
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的李家韓崗,曾是一片亂石堆積、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1999年,村民高勝福為了響應縣里“四荒”治理開發(fā)的熱潮,與人合伙承包了這里的3500畝荒山。”走投無路的高勝福幾經聯(lián)系,找到了當時正在太行山開荒的李保國。不久,李保國搬進了狐子溝,與村民們一道打響了開荒戰(zhàn)。經過深入采樣、組織專家實測土壤截面,李保國提出了“挖溝修庫”的新辦法,并決定在這里種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李保國帶領村民們挖好了種植溝,又在山溝取土修建了可容納20萬立方米水的人工水庫,并用挖出的砂石修建了4個攔水大壩,用以截留雨水,為核桃樹的生長提供保障。在李保國的指導之下,這里實現了1年栽樹、2年結果、5年豐產,盛果期的核桃畝產達到了230公斤以上,每畝效益超過8000元。薄皮核桃遠近聞名。
4月9日,李保國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石家莊主持了河北省山區(qū)蘋果、核桃、特色雜果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與示范體系建設3個項目的驗收會。
李保國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境界,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和時代風采,我們要像他那樣,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與以*同志為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李保國同志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用自己的奉獻與成果,詮釋了知識分子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根本道路,闖出了科技創(chuàng)新緊貼經濟社會發(fā)展實踐的成功模式,我們要像他那樣,積極投身決勝“十三五”、打贏翻身仗的主戰(zhàn)場,瞄準改革發(fā)展中的瓶頸、生產建設中的難題、人民群眾的需求,立足崗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優(yōu),擔當起推動河北又好又快發(fā)展的重任。李保國同志是脫貧攻堅的榜樣,他用科技改變貧困山區(qū)面貌,用知識改變貧困群眾命運,我們要像他那樣,把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使命扛在肩上、抓住手上,謀富民之策、行惠民之舉,不讓一名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李保國同志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兒子,他的足跡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區(qū)縣,一個心眼為百姓,我們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讓群眾早日過上全面小康生活。
李保國同志是扎根山區(qū)、脫貧攻堅的杰出楷模,是情系百姓、科技扶貧的先進典型,是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優(yōu)秀代表,是“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一面鏡子。李保國同志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技術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作風;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是全省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李保國同志的事跡告訴我們,只有靠信念支撐才有持久的動力,有信念的生活才充實、精彩。當前河北的發(fā)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式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和知識分子。我們要把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學習他的寶貴品格,弘揚他的可貴精神,夙興夜寐,激情工作,努力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業(yè)績。人民群眾口碑是最大的獎杯,勝過任何榮譽和獎勵。李保國教授收獲的就是山區(qū)人民群眾口碑,他的名字也被深深的刻在了人們心中,萬古不息,代代相傳!
范文2
30年,他扎根太行山區(qū),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農民變?yōu)橹赂粚<摇?0年,他攻堅克難,用科技的力量讓窮溝變富,讓荒山變綠。
他把家搬到了大山里。為拿下扶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金鑰匙”。矢志不渝,久久為功。他以山一樣的堅韌,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只為富百姓,被鄉(xiāng)親們譽為“太行山上新愚公”。
村民走到哪里,果樹種到哪里,李保國就把致富課堂擺在哪里。他為村民送來用得上、真管用的技術,讓科學技術真正成為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財神”。
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的李家韓崗,曾是一片亂石堆積、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1999年,村民高勝福為了響應縣里“四荒”治理開發(fā)的熱潮,與人合伙承包了這里的3500畝荒山!爱敃r滿腦子的熱情,卻沒想到會難到這種地步!”承包后準備大干一場的高勝福此時卻發(fā)了愁。李家韓崗又名狐子溝,一無土二無水,“別說種樹,種草都難!
走投無路的高勝福幾經聯(lián)系,找到了當時正在太行山開荒的李保國。不久,李保國搬進了狐子溝,與村民們一道打響了開荒戰(zhàn)。此前,村民們在這里嘗試了運水、調土等多種辦法,但結果卻一次次令人失望。經過深入采樣、組織專家實測土壤截面,李保國提出了“挖溝修庫”的新辦法,并決定在這里種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
李保國帶領村民們挖好了種植溝,又在山溝取土修建了可容納20萬立方米水的人工水庫,并用挖出的砂石修建了4個攔水大壩,用以截留雨水,為核桃樹的生長提供保障。
狐子溝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在李保國的指導之下,這里實現了1年栽樹、2年結果、5年豐產,盛果期的核桃畝產達到了230公斤以上,每畝效益超過8000元。如今,昔日的荒嶺成了“綠嶺”,“綠嶺”牌薄皮核桃遠近聞名。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李保國就把實驗室從校園搬到了太行山,立志于山區(qū)林業(yè)技術開發(fā)與推廣,讓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
為了獲取綠化荒山的第一手數據材料,李保國詳細記錄了每一道溝谷的坡度、土質特征和植被情況。走村串戶,上山爬坡,他跑遍了邢臺市每個山區(qū)縣,鄉(xiāng)親們都親切地叫他“李老師”。內丘縣侯家莊鄉(xiāng)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說:“李老師不僅是‘科技財神’,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把他當親人!
楊雙牛笑稱李保國為“杠頭班長”,因為他那股子“犟勁兒”。李保國則說,干事創(chuàng)業(yè)沒有勁頭能成?要轉變農民群眾的觀念,沒有“杠頭”勁,農業(yè)技術就很難傳授和生根!霸趧(chuàng)業(yè)初期,李保國自己墊上幾萬元的科研經費,在村里成功推行蘋果套袋技術,還手把手教會我們使用!闭f起李保國幾十年來對鄉(xiāng)親們的情意,楊雙牛眼眶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