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又叫過年,是中國民間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長期以來,在郴州這塊土地上,形成了獨特的春節(jié)習俗。
祭灶,又叫過小年,是春節(jié)的前奏曲。相傳,玉帝派灶王爺?shù)饺碎g稽察善惡,農(nóng)歷臘月廿四,灶王爺上天回奏,善男信女便在“灶王府君”的神龕前貼上“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對子,秉燭焚香,虔誠禱告,以求來年人丁康泰,萬事吉利。過了這天,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日漸濃厚,家家戶戶幾乎全力以赴投入購置年貨、殺豬宰羊等過年的準備了。
新歲來臨,人們都喜歡在門上貼上春聯(lián)和門神,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春聯(lián),縣人叫“對子” ,多書祝福之語,用以表達人們喜迎新歲,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民間對聯(lián)創(chuàng)作中,產(chǎn)生了許多構(gòu)思奇異的光彩,深受群眾喜愛。縣境入臘以來,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對子,以圖潤筆。門神,多為鐘馗、尉遲恭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用以驅(qū)邪避害。大紅的對子和異彩紛呈的門神,似鮮艷奪目的繁花,為節(jié)日帶來了濃郁的喜慶氛圍。
除夕之夜,祭過祖宗后,闔家吃“團圓飯”。這頓年夜飯,特別豐盛,雞鴨魚肉,樣樣俱全,尤其是魚,因寄“年年有余”之意,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除夕之夜,民間有守歲之俗,人們通宵不寐,全家團坐,吃糖果,敘舊話新,其樂融融。是夜,父母還要給小孩的衣兜里塞些零用錢,謂之“壓歲錢”。年長者守歲相邀飲酒為樂,兒童們喜玩煙花爆竹,而文人往往相聚賦詩論文,以消長夜。
大年初一,雞鳴而起,開門第一件事是燃放鞭炮,謂之“開財門”。大街小巷鞭炮聲聲,此起彼伏,響徹云宵?季康谋夼谌眉t紙扎成,燃放后,紅紙屑鋪天蓋地,謂之滿堂紅,也是取其吉利的意思。放完響炮,祭過天地祖宗,吃過早飯,就去本村族內(nèi)人家拜年。遇尊長或平輩無論老少,相見輒!靶履旰谩薄ⅰ肮舶l(fā)財”,“萬事順意”之類吉語,入門則口稱“拜年”!舊時稍貧戶之子女,則三五成群,挨戶排門而入,齊聲道:
發(fā)財發(fā)到底,討點新年米;
新年發(fā)了財,銀子遍地來。
主人會分送米或包谷一調(diào)羹,此謂放大吉利。至初二日,開始走村出戶拜年。一般先到岳父母、外公外婆家,再依次走親訪友,互送禮品,共飲美酒,以慶新歲。晚輩跟長輩拜年,須放鞭炮,嘉禾民諺有“響炮一響,千金萬兩”之說。嘉禾拜年過去有“正月男,二月女,正月回家好吃女”之說,正月里只有男的出門拜年,婦女忌諱走親拜年,嫁出去的女兒更是不能回娘家,否則,就被人譏諷為“好吃女”。據(jù)說,如果新年回娘家還會吃窮娘家,所以只能留守家園侍奉各方來客。二月,才會有女流之輩回娘家給父母親戚拜年。
正月里最熱鬧的活動,莫過于舞龍燈耍獅子了。龍燈獅子所到之處,觀者如山,萬人空巷,氣氛熱烈,其風至十五日止。
春節(jié)也有它的忌諱,人們希望一年的開始能夠事事順利,有個好兆頭,而希望好預兆的心理愈強,禁忌自然也愈繁多。除夕之夜,索債者紛至沓來,到了正月里不過十五,就不能討債了。據(jù)說,歲首討債,財運不佳,終年受窮。初邊三日內(nèi)禁用剪刀,說是用了剪刀,就會鼠患成災,因老鼠嘴尖,形似剪刀。初一日門宜常開,雖寒風刺骨,亦不可閉戶,以招財進寶,大吉大利。正月里要忌口,不吉利的話不能講,如不慎打爛碗盤,不可說“打爛”,宜曰“打發(fā)打發(fā)”。童稚出口不慎,犯了禁忌,大人就要用紙往他嘴角上揩“屁股口”。有的還在墻上貼上用紙寫上的字條“小子之言,百無禁忌”,以示偶爾有小孩講了不吉利的話也不算數(shù)。老人們說,此舉可逢兇化吉。這些避忌,看來可笑,好在只有幾天,人人也盡量奉行不渝。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希望,但不可否認地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不為今人所效法。
春節(jié)萬象更新,人們不僅要清理居室、美化環(huán)境,更講究“吃”法,春節(jié)的宴筵,十分鋪張,席上佳肴,尤以油炸爛肉最具地方特色。將豬肉煮熟,涂上沙糖、醬油等和成的調(diào)味汁,用茶油炸至金黃,叫“過年肉”,色香味俱佳,掛到通風處可久置不變質(zhì)。食用時,切成寸方塊狀,佐以生姜、紅辣椒等調(diào)料,悶爛后上席,酥軟噴香,為嘉禾風味一絕。嘉禾人嗜酒,到了年節(jié),自釀水酒,大街小巷美酒飄香春意濃,家家扶得醉人歸。糯米糍耙,也是家家必備。將糯米用清水浸泡,用甑子蒸熟,置于石臼舂爛,捏成碗口大小的糍粑,是年節(jié)的佳食,滑嫩如凝脂,也是拜年的送禮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