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思而思學網(wǎng)

文化都是人們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chǎn)、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是人們自發(fā)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淮南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一起來淮南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淮南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

安徽淮南的民俗文化有很多,分別有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比如淮河流域的花鼓燈就被譽為是“東方芭蕾”,它 是漢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間舞蹈。除此之外,還有、肘閣抬閣、火老虎、豆腐傳統(tǒng)制作技藝等等,它們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郁。可以說淮南是座美麗城市,北濱淮河,南依舜耕山,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可謂“山水平秋色,彩帶串明珠”。

1.鳳臺花鼓燈

鳳臺花鼓燈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及人文環(huán)境。鳳臺古稱州來,又名下蔡,位于淮河中游,交通發(fā)達,物產(chǎn)豐富,民風淳樸。鳳臺花鼓燈歷史悠久,其發(fā)展歷程可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從萌芽到成熟階段。鳳臺花鼓燈起源于宋、元時期,至清代中葉已初具規(guī)模,趨于成熟,深受人民喜愛,成為流傳甚廣的民間藝術;二是清末民初階段。花鼓燈在鳳臺基本形成自己的流派特色,為解放后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三是新中國成立后的階段,花鼓燈登上了高雅藝術的殿堂,被譽為漢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四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階段,花鼓燈藝術受到重視,重獲新生。

2.肘閣抬閣

肘閣、抬閣,是集舞蹈、音樂、戲劇、繪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相傳早于明代就有,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抬閣是由2—8人抬著一些固定在鐵支架上,穿著戲服的小演員,按照規(guī)定的角色表演一些動作。肘閣從抬閣演化而來。由表演者和執(zhí)撐者兩部分組成。執(zhí)撐者多為青壯年。身負一個制好的鐵支架,在身上綁牢。身穿道袍遮掩,鐵架從一袖筒中露出。根據(jù)節(jié)目內(nèi)容,選擇以鮮花、瓜果、禽魚、器皿、兵器等裝飾鐵架,以假亂真,給人錯覺。表演者均選4至6歲少兒。固定在鐵支架上、著戲劇服裝。扮作戲劇、傳說、故事人物。公母榫眼與執(zhí)撐架相扣。此種藝術形式,上下配合、靈活方便、邊走邊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因其新鮮、奇巧與靈活,深愛群眾的喜愛。

3.火老虎

火老虎是流傳于鳳臺境內(nèi)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在該縣劉集鄉(xiāng)山口村和大山鎮(zhèn)淮豐村;鹄匣⒌男纬桑瑏碓从谖宕畤囊粋傳說。后周與南唐爭奪淮南,激戰(zhàn)壽春(今壽縣),這次戰(zhàn)爭在鳳臺人民群眾中留下許多傳說,其中就有后周將領趙匡胤率領數(shù)萬精兵攻打壽春,使南唐將領余洪1逃到八公山篼籠沖,后周名將劉金定率領精兵追趕,并放火燒山,八公山上和淮河岸邊蘆葦大火,林中老虎被燒起火,急跑下山;鹄匣⒏鶕(jù)這個歷史事件和傳說衍生而來。

4.豆腐傳統(tǒng)制作技藝

八公山豆腐的制作技術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得到繼承和完善。時至今日,不但在我國國內(nèi)普遍流傳,而且在國外近至東南亞遠至歐美都在使用同樣的技術生產(chǎn)豆腐。唐朝,豆腐之法隨著鑒真東渡傳到日本,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見證。上世紀80年代開始,壽縣與山水相依的淮南市共同主辦多屆“中國豆腐文化節(jié)”。加強了與國際友人之間的文化和經(jīng)濟交流。

二、淮南的簡介

地理位置

淮南市介于北緯31°54′8″~33°00′26″和東經(jīng)116°21′5″~117°12′30″之間,地處安徽省中北部,東與滁州市毗鄰,東南與合肥市接壤,西南與六安市相連,西與阜陽市相接,北與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東端位于大通區(qū)孔店鄉(xiāng)王祠村以東、高塘湖中心線上,最西端位于鳳臺縣尚塘鎮(zhèn)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最南端位于壽縣三覺鎮(zhèn)馮樓村槐樹莊以南與六安市金安區(qū)接壤處,最北端位于鳳臺縣與蒙城縣、利辛縣交會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上。市人民政府駐田家庵區(qū)和風大街88號,電話區(qū)號0554,郵政編碼:232063,距省會合肥市區(qū)95公里。

轄區(qū)東西最長距離80.23公里,南北最長距離122.68公里,總面積5533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夏商時期,市境屬“淮夷”之地。西周時期,市境大部為州來國所轄,南部地區(qū)分屬六、蓼;春秋末期,諸侯紛爭。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滅六、蓼,市境南部入楚;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吳滅州來,市境屬吳;隨著楚國勢力的擴張,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國被迫幾度遷都,求救于吳。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在吳國的支持下,蔡國遷都于州來,改州來為下蔡。戰(zhàn)國初期,周貞定王二十二年(前447),楚惠王滅蔡,市境屬楚。戰(zhàn)國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遷都于壽春,改壽春為郢,市境為楚國都城。楚王負芻五年(前223),秦滅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統(tǒng)一六國,市境淮河以南屬九江郡(郡治壽春),鳳臺縣及淮河以北屬泗水郡。漢高祖四年(前203),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前196),英布獲罪伏誅,改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今壽縣)。漢文帝六年(前174),劉長獲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淮南國被分為淮南、衡山、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長子劉安繼任淮南王,都壽春。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劉安獲罪自盡,廢淮南國,復為九江郡,治壽春。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屬揚州刺史部,駐九江郡,壽春為九江郡治所。西漢時期,市境先后為淮南國、九江郡所轄,鳳臺縣屬沛郡下蔡縣。東漢時期,市境為九江郡所轄,分屬壽春縣、下蔡縣。三國時期,曹魏設淮南郡,壽春為郡治兼揚州治所。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為淮南王,明帝青龍元年(233)移治合肥新城。其間,市境為淮南郡所轄。西晉初年,揚州遷治建鄴,淮南郡遷治于壽春,市境為其所轄。永嘉亂起,淮河流域淪為戰(zhàn)亂區(qū),江淮郡縣大批廢弛,北人南遷。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于丹陽郡于湖,市轄境則為僑置的南梁郡。孝武帝時,因避帝后鄭阿春名諱,改壽春為壽陽。南北朝期間,劉宋、南齊、蕭梁沿襲東晉,僑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淮河以南先后有豫州、南梁郡等僑置郡縣。北魏、北齊、北周、隋時,市境淮河以南復為淮南郡所轄,淮河以北屬汝陰郡下蔡縣。隋開皇八年(588)置淮南行臺尚書省,治所壽春;次年滅陳,改行臺省為壽州總管府。大業(yè)三年(607)改置淮南郡,壽春為郡治所。

唐置淮南道,市境淮河以南屬淮南道壽州所轄。天復二年(902),唐封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為吳王,都揚州,壽州為吳國地;春右员睂俸幽系罎}州下蔡縣。五代初,吳王天祐四年(907)置壽州忠正軍節(jié)度使。吳天祚三年(937)南唐代吳,以壽州置清淮軍節(jié)度使。后周顯德四年(957)世宗拔壽州,置忠正軍節(jié)度使,徙軍治、州治于下蔡(今鳳臺),稱北壽春,壽州稱南壽春。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屬淮南路壽州(治下蔡)所轄。熙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市境為淮南西路壽州所轄;兆谡土辏1116)升壽州為壽春府,府治在北壽春(下蔡)。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市境淮河以北屬金國,淮河以南為宋地。金以下蔡為壽州,置防御使,隸汴京路(后改稱南京路);宋置安豐軍,治安豐縣,壽春隸安豐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復置壽春府,隸淮南西路,壽春為府治,兼制安豐軍。元代,市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分屬壽春、下蔡兩縣所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建懷遠縣,今市區(qū)東部屬懷遠縣轄地。明代,市境屬南京鳳陽府轄地,分屬壽州(包括今鳳臺縣)、懷遠縣。清初,市境屬江南行省鳳陽府,分屬壽州、懷遠縣所轄。順治十八年(1661)置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鳳陽府隸屬左司?滴趿辏1667),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稱安徽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1733)從壽州分置出鳳臺縣,轄故下蔡縣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鳳臺縣遷治于下蔡縣故地(今城關)。同治四年(1865),安徽置3道,市境隸屬鳳潁六泗道(后改為皖北道)鳳陽府。民國元年(1912)廢道府,市境分屬壽縣、鳳臺、懷遠縣。民國3年(1914),市境屬安徽省淮泗道(治鳳陽縣)。民國21年(1932),市境隸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qū),專員駐壽縣;民國27年(1938)改屬第三區(qū),專員先后駐立煌(今金寨)、六安;民國29年(1940),第三區(qū)改為第二區(qū)。其中有“淮南三鎮(zhèn)”之稱的田家庵、大通、九龍崗均屬懷遠縣所轄。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市境分屬淮南礦區(qū)、壽縣、鳳臺縣。1949年3月,華東局決定在淮南三鎮(zhèn)的基礎上設立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qū);4月,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qū)改設為淮南礦區(qū)。1950年9月,建縣級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轄淮南市。1977年1月,鳳臺縣由阜陽專區(qū)劃入;1999年11月,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批準成立。2004年7月,孔店鄉(xiāng)、三和鄉(xiāng)、曹庵鎮(zhèn)、史院鄉(xiāng)、孤堆鄉(xiāng)、楊公鎮(zhèn)、孫廟鄉(xiāng)由長豐縣、壽縣分別劃入淮南市大通區(qū)、田家庵區(qū)、謝家集區(qū)。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2016年1月,壽縣正式劃歸淮南市。今市轄田家庵、大通、謝家集、八公山、潘集區(qū)、鳳臺縣和壽縣以及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

地質地貌

淮南市境在構造單元上屬于中朝準地臺淮河臺坳淮南陷褶斷帶(即華北地臺豫淮褶皺帶)東部的淮南復向斜。東界為郯廬斷裂,西臨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鄰合肥坳陷,南北為洞山斷裂和劉府斷裂夾持。區(qū)內(nèi)構造以北西西向構造占主導地位,受后期強烈改造,但總體形態(tài)變化不大,復式向斜內(nèi)次一級褶皺及斷裂發(fā)育。地質演化歷史可分為前震旦紀、震旦紀—三疊紀、侏羅紀—第四紀3個階段,前震旦紀,淮南地殼處于活動階段;震旦紀—三疊紀屬于劇烈運動時期,先后經(jīng)歷蚌埠、鳳陽、皖南、加里東、華西力、印支等運動。其間地殼幾度隆起沉降,形成海陸交互相地層。特別是晚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海陸交互相的沉積環(huán)境,成為煤炭資源良好的生成條件,從而形成境內(nèi)大量的煤炭資源。侏羅紀—第四紀,經(jīng)過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逐漸塑造出今天的地貌特征。

淮南市境以淮河為界形成兩種不同的地貌類型,淮河以南為丘陵,屬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以壽縣為例,北、中部為淮河沖積平原;西北部為沿淮河、淠河洼地;東南部為崗地;春幽习队蓶|至西隆起不連續(xù)的低山丘陵,環(huán)山為一斜坡地帶,寬約500~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帶以下交錯銜接洪沖積二級階地,寬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級階地以下是淮河沖積一級階地,寬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緩;一級階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灘,寬2000~3000米,海拔17~20米,漫灘以下是淮河濱河淺灘。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東為高塘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西為瓦埠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中為丘陵崗地;春右员睘榈貏萜教沟幕幢逼皆春右员逼皆貐^(qū)為河間淺洼平原,地勢呈西北東南向傾斜,海拔20~24米,對高差4~5米。

行政區(qū)劃

淮南市,轄壽縣、鳳臺縣2個縣,大通區(qū)、田家庵區(qū)、謝家集區(qū)、八公山區(qū)、潘集區(qū)5個市轄區(qū)以及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共8個縣級行政區(qū);下設19個街道、59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共90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279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827個村民委員會。

壽縣,轄壽春鎮(zhèn)、安豐塘鎮(zhèn)、安豐鎮(zhèn)、板橋鎮(zhèn)、保義鎮(zhèn)、茶庵鎮(zhèn)、大順鎮(zhèn)、豐莊鎮(zhèn)、澗溝鎮(zhèn)、劉崗鎮(zhèn)、三覺鎮(zhèn)、雙廟集鎮(zhèn)、雙橋鎮(zhèn)、瓦埠鎮(zhèn)、小甸鎮(zhèn)、炎劉鎮(zhèn)、堰口鎮(zhèn)、隱賢鎮(zhèn)、迎河鎮(zhèn)、眾興鎮(zhèn)、正陽關鎮(zhèn)、窯口鎮(zhèn)22個鎮(zhèn),八公山鄉(xiāng)、張李鄉(xiāng)、陶店回族鄉(xiāng)3個鄉(xiāng),共25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18個居民委員會,267個村民委員會。

鳳臺縣,轄城關鎮(zhèn)、鳳凰鎮(zhèn)、顧橋鎮(zhèn)、桂集鎮(zhèn)、新集鎮(zhèn)、岳張集鎮(zhèn)、朱馬店鎮(zhèn)、楊村鎮(zhèn)、丁集鎮(zhèn)、劉集鎮(zhèn)、大興鎮(zhèn)、尚塘鎮(zhèn)12個鎮(zhèn),古店鄉(xiāng)、關店鄉(xiāng)、錢廟鄉(xiāng)、李沖回族鄉(xiāng)4個鄉(xiāng),共計16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37個社區(qū)居委會,213個村民委員會。

大通區(qū),轄大通街道1個街道辦事處,上窯鎮(zhèn)、洛河鎮(zhèn)、九龍崗鎮(zhèn)3個鎮(zhèn),孔店鄉(xiāng)1個鄉(xiāng),共5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21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47個村民委員會。

田家庵區(qū),轄洞山街道、泉山街道、淮濱街道、新淮街道、公園街道、田東街道、國慶街道、龍泉街道、朝陽街道9個街道辦事處,安成鎮(zhèn)、舜耕鎮(zhèn)、曹庵鎮(zhèn)、三和鎮(zhèn)4個鎮(zhèn),史院鄉(xiāng)1個鄉(xiāng),共14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100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45個村民委員會。

謝家集區(qū),轄謝家集街道、蔡家崗街道、謝三村街道、立新街道、平山街道5個街道辦事處,望峰崗鎮(zhèn)、李郢孜鎮(zhèn)、唐山鎮(zhèn)、楊公鎮(zhèn)4個鎮(zhèn),孫廟鄉(xiāng)、孤堆回族民族鄉(xiāng)2個鄉(xiāng),共11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37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56個村民委員會。

八公山區(qū),轄土壩孜街道、新莊孜街道、畢家崗街道3個街道辦事處,山王鎮(zhèn)、八公山鎮(zhèn)2個鎮(zhèn),共5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21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

潘集區(qū),轄田集街道1個街道辦事處,潘集鎮(zhèn)、蘆集鎮(zhèn)、泥河鎮(zhèn)、高皇鎮(zhèn)、平圩鎮(zhèn)、架河鎮(zhèn)、祁集鎮(zhèn)、夾溝鎮(zhèn)、賀疃鎮(zhèn)9個鎮(zhèn),古溝回族鄉(xiāng)1個鄉(xiāng),共11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有37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141個村民委員會。

毛集實驗區(qū),轄毛集鎮(zhèn)、夏集鎮(zhèn)、焦崗湖鎮(zhèn)3個鎮(zhèn);下設8個社區(qū)居委會,37個村民委員會(毛集實驗區(qū)作為經(jīng)國務院批準的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不屬于行政區(qū)劃之列,在行政區(qū)劃上,毛集鎮(zhèn)、夏集鎮(zhèn)、焦崗湖鎮(zhèn)屬鳳臺縣管轄)。

人口

截至2021年11月30日,淮南市總戶數(shù)1254938戶,總人口3897813人,總人口較2020年減少7296人。全市共出生28240人,男15004人,女13236人,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13,出生率為7.2‰,比2020年下降2.9個千分點;全市共死亡11236人,死亡率為2.9‰,比2020年下降2.7個千分點;全市人口自然增長17004人,自然增長率4.4‰,比2020年下降0.1個千分點;全市總遷入人口44353人,總遷出68653人,機械增長率為負增長6.2‰,比2020年上升0.9‰。

氣候

2021年平均氣溫較常年(指1991-2020年,下同)基本持平。降水量較常年偏多近1成。日照時數(shù)較常年偏少近1成。

氣溫 2021年全市年平均氣溫16.7℃,較常年(16.5℃)偏高0.2℃,基本持平。2月異常偏高3.8℃、9月顯著偏高1.3℃,4月、7月偏低1.4℃、1.5℃,其余月份較常年正常。春季(3-5月,下同)平均氣溫15.9℃,夏季(6-8月,下同)平均氣溫26.6℃,秋季(9-11月,下同)平均氣溫17.9℃,2020年/2021年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下同)平均氣溫5.5℃。夏季較常年同期偏低0.9℃,其余季節(jié)正常。年高溫日數(shù)(日最高氣溫≥35℃,下同)9天,較常年偏少9天。年極端最高氣溫36.5℃,出現(xiàn)在10月4日;年極端最低氣溫-9.9℃,出現(xiàn)在1月8日。

降水 年降水量1044.2毫米,較常年(984毫米)偏多近1成。7月降水量偏多1倍,5月偏多1.3倍,6月偏少7成,其他月份正常。春季降水量291.9毫米,夏季降水量549.4毫米,秋季降水量149.3毫米,冬季降水量71.8毫米,夏季較常年同期異常偏多2.3倍,其余季節(jié)正常。年降水日數(shù)101天(降水量≥0. 1毫米),暴雨日數(shù)3天(日降水量≥50毫米,下同),其中大暴雨日數(shù)1天(日降水量≥100毫米,下同),即7月17日139.8毫米。6月12日入梅,較常年(6月21日)偏早9天;7月12日出梅,梅雨期30天,比常年偏多8天。2021年1月、2月和12月出現(xiàn)降雪天氣,年雪日數(shù)4天,2021年無積雪日數(shù)。

日照 年日照時數(shù)為1853.7小時,較常年(1963.9小時)偏少近1成。年日照百分率為42%,年日照充足天數(shù)(日照率≥60%)141天,年日照不足天數(shù)(日照率<20%)134天。

三、淮南傳統(tǒng)文化相關文章分享

蚌埠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蕪湖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合肥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安徽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臺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舟山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衢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金華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紹興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湖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