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風家庭家教征文
家風家訓就在父母的言行里,它充滿正能量。記得小時候,我背著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家風的一個體現(xiàn)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盡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說,因為一說,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好人、老實人,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還要尊敬長輩。教育我們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F(xiàn)實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xiàn)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有家教,那個孩子沒家教。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xiàn),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xiàn)出來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學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為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已經(jīng)幫學校教育好了。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風不怎么的家庭,表現(xiàn)在孩子也是很難管理和教育的對象。有的時候甚至家長也拿他沒有辦法。家風雖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禮貌教育、規(guī)矩教育,它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規(guī)范、一種風氣、一種文化,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家風教育是踐行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風’,也是踐行的有效手段! “家風”不僅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主流道德價值觀大眾化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皩τ谝粋小學生來說,可能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領(lǐng)會,但通過挖掘?qū)W生‘家風’中的優(yōu)良因素,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和傳承的內(nèi)涵精髓。”
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風傳承做貢獻。“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學?梢园鸭绎L教育與推進融合起來,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各方面,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局將組織各校開展說說我家家風”、“家風故事”、“我理想的家風”、“家風助我成長”、“父母教會我??”等為內(nèi)容的主題活動,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征文比賽與演講比賽。要求各校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家庭教育大課堂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弘揚社會正能量,也使家長們更加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通過活動要讓學生知曉家風家訓,圍繞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共筑“中國夢”,切實加強家校聯(lián)系,強化“感恩父母,對父母負責”的意識” ,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篇二:家風家庭家教征文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guī),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xiàn)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么事兒盡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里,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xiàn)。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么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xiàn)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咨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zhì)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么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jīng)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jù)事情的嚴重程度,要么給我講道理,要么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是個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于承擔。無論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于承擔。
家教,我自己覺得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于道德禮節(jié)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jīng)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里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著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夸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么人家夸得是媽媽,姥姥怎么會這么驕傲的樣子呢?后來,我慢慢懂得了,夸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贊賞家長的教育。每逢過節(jié),家里聚會,親朋好友也是夸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著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xiàn)。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里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xù)下去。
篇三:家風家庭家教征文
春節(jié)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nèi)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diào)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qū)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guī)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tǒng)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guī)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xiàn)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fā)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xiàn)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guī)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chuàng)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xiàn)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fā)達,基礎(chǔ)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xiàn)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于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么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里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huán)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fā)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fā)生偏逆。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guān)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nèi)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口流動規(guī)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fā)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wǎng)絡(luò)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xiàn)代尤甚。
篇四:家風家庭家教征文
30多年的飛速發(fā)展讓中國物質(zhì)財富有了巨大增長,不過我們也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之間的落差。在這樣的前提下,特別需要尋求我們民族共有的價值觀念。
民族共有的核心價值觀念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它離不開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它必須既能夠包含大家公認的價值,又能夠承接我們自己的悠久傳統(tǒ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異常豐富,家訓、家教、家風就是極具價值的一個系列!洞髮W》里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正是個人與國家、社會之間最重要的連接點。每個人都是由“家”走入社會的。毫無疑問,良好的家風、家規(guī)、家教對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標準、操守品行,乃至生活習慣的形成,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社會由個人組成,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chǔ)。
良好家風的形成必須靠家教。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已經(jīng)不自覺地將“教育”窄化為“學校教育”,以為“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們并沒有將“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這種語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補課的同義詞。這難道不讓人擔憂嗎?曾國藩晚年在《與弟書》中寫道:“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們真應該三思其言。
在傳統(tǒng)中國,幾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訓,通常在匯聚族人祭祀祖先時,由族中長老領(lǐng)誦,敬謹恭讀,這就讓族中子弟從小耳濡目染?上У氖,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曾經(jīng)被我們自己摧毀并且遺忘;可喜的是,近年來,它已經(jīng)在民間復蘇并且復興。凝聚著祖先智慧的教誨、訓誡,又重新在子孫后代的耳畔響起,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培育著良善的種子。
以我們吳越錢氏為例,近年已經(jīng)恢復了祭祖時奉頌《錢氏家訓》的儀式。為了便于今人記誦,古老的《錢氏家訓》采用了新的形式,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章。“個人”章強調(diào)“心術(shù)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家庭”章強調(diào)“內(nèi)外門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強調(diào)要慎終追遠,教化后人;“社會”章強調(diào)“信交朋友,惠普鄉(xiāng)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國家”章強調(diào)“執(zhí)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等等。
類似的“家訓”不僅是每個家族的財富,也是社會的財富!凹医獭辈粌H關(guān)乎每個家族的子弟,也關(guān)乎社會整體。良好的“家風”,非常有助于構(gòu)建和諧社會。
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不等同于教養(yǎng),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教育必須體現(xiàn)為教養(yǎng),文化必須落實為文明,才有真實的價值與意義,否則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都是令人懷疑的。從教養(yǎng)、文明的角度看,家訓、家教、家風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