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標準是怎樣的?農民退出宅基地,補償現金是最簡單的方式,農戶自愿退出后,國家直接給農戶現金,國家對退出的農戶只不做集中安置。
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標準:
退出補償1:貨幣補償。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你答應退出農村的宅基地,便按照退出的面積給你一定數額的金錢補償,但是這個補償可沒有規(guī)定的數額,得根據什么區(qū)域來商定的,有高有低,而且差距非常大。
據了解,上海市退出宅基地的金錢補償有的可達到一畝上百萬元,重慶的部分地區(qū)只能達到一畝15萬元,湖北沙洋縣僅僅2.58萬元/畝,差距達到了幾十倍。
這個方式我相信有的農民高興,有的農民會不同意,為啥?給的錢不一樣,有多有少,給錢多的肯定皆大歡喜,給錢少的,我還不如不退出了呢,給那點錢也不夠干啥的。
退出補償2:補償樓房。
這種是拆掉農民的房子,將農民集中居住到由地方政府新建設的樓房上。這種也給錢,不過是將錢抵消了樓房款。
這個就比較有爭議了,你給的多了還行,我換完一個樓房還能剩點,但是要是補償的不夠換樓房的,我還得添錢,那我就不干了,我還不如在鄉(xiāng)下的小破房住著呢。
還真有真實的案例,因為農民發(fā)現新樓房住著還沒有鄉(xiāng)下的房子好,就不愿意上樓,地發(fā)強制性執(zhí)行,還引發(fā)了頻繁的沖突甚至血案。
退出補償3:平等置換商品房。
將農民的住房拆掉,置換相同面積的商品房。
這個還是不錯的,在這三條里面感覺是對農民最有利的一種方式,雖然咱農村的宅基地看似很值錢,但是得有人買才能變出錢來不是,你守著個金疙瘩也不能當飯吃啊。
但是換成商品房就不一樣了,商品房具有極高的價值,而且方便交易,這才是真正方便農民的政策。
像江蘇常州的海虞鎮(zhèn)、上海嘉定的外岡鎮(zhèn)都是這么弄得,頗受農民的歡迎。
現在大致就是這三種方式,不管是哪種方式,都要慎重考慮!
拓展閱讀:
2017年1月22日,國務院常務委員會議提出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并強調要遵守“依法、自愿、有償”三項原則。
社科院研究員表示:將來農村宅基地分配或使用的基本制度將會發(fā)生變化,但究竟變到什么程度還不明確,方案允許地方政府“探索”。
以上是關于“宅基地有償退出”的最新消息,將從“宅基地有償退出”的現實性、必要性、試點情況、遭遇問題這四個方面分析并提出簡要看法。
一、現實性:農村空巢現象嚴重,與此同時城市用地緊張。
1.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流入北上廣等大中城市,造成農村宅基地閑置和浪費,“空心村”、“空心房”現象屢見不鮮。以浙江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zhèn)為例,這27個鎮(zhèn)建成區(qū)的常住人口集聚率平均值只有54.3%,幾乎半鎮(zhèn)“空巢”,用地潛力待釋放。
2.城市土地資源“貴且稀”,不少企業(yè)受到土地資源制約。同時現行法律對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存在諸多限制。
二、必要性: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
1.“宅基地有償退出”可與“農民工市民化”政策相輔相成。
2.農村資源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而非閑置。
三、試點情況:擬定將在北京市大興區(qū)等33個試點縣(市、區(qū))行政區(qū)域調整實施。
四、遭遇問題:思想包袱和現實阻礙
1.“征地補償”成利益博弈途徑,“種樓”現象層出不窮,涉及糾紛較多。
2.群眾和部門都存在思想包袱,歷史觀念難以扭轉。
3.進城農民擔心失去“退路”,留村農民憂慮利益受資本蠶食。
因此我們認為,宅基地退出機制遵循“依法、自愿、有償”這三個原則,是充分考慮到農民利益的,因此該機制或構成一項“雙贏”利好,但應注意在實施過程中不可過于急躁,可以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穩(wěn)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