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觀后感一
《雨人》于1988年上映,并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小金人。雖然,對于現(xiàn)在,這部影片的年代已經挺遠了,但經典是永遠不會被時間所阻隔的。而一部之所以讓人銘記的電影,其產生的共鳴,也絕不受國家,語言等等任何外因的影響。
生活陷入困境的汽車商查理得知了父親去世的噩耗。葬禮之后,律師宣布了遺囑,查理只得到一部老式轎車,而他從未見過的哥哥卻繼承了300萬美元的遺產,憤憤不平的查理立刻前去尋找哥哥。
雷蒙長期住在一所療養(yǎng)院里。他自幼患嚴重的自閉癥,終日沉浸在自我幻想世界之中,行為異常,被視為白癡。他特別怕下雨,還總把自己的名字念成雷曼??“雨人”。查理拐走了雷蒙,想要重新更改遺囑。
但在兩兄弟相處的短短一個星期內,查理內心深處沉睡太久的親情逐漸被喚醒。最后,查理已經無所謂遺產了,他只想以為雷蒙弟弟的身份當他的監(jiān)護人,讓哥哥和自己一起住。
但影片最后,雷蒙還是回到了精神病院。影片的最后,查理對火車上的雷蒙說,自己會在兩個星期內去看望他的。。。。。。
從對自己有個哥哥一無所知,到骨肉深情,而且是在短短的一個星期之內,能過完成這種神奇的蛻變的,除了親情之外,還有什么能夠造就這一切。
電影之外的我們,或許已經離開家社會奮斗,或正要離開家,但是我們之所以這么勇敢地面對有時顯得殘忍社會,就是因為我們相信,家人永遠是自己的陪伴。
因為沒有什么可以否定事實,這就是血濃于水的聯(lián)系。
《雨人》觀后感二
《雨人(注)》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查理和他的哥哥雷蒙手足情深的故事。
查理有一次把爸爸的轎車偷偷地開出去玩,爸爸報了警,使他在警察局關了幾天,為此他與爸爸斷絕了關系,直到他爸爸去世。他爸爸只給他留下了那部老式轎車,而從未見過哥哥雷蒙卻繼承了300萬美元,于是查理前去尋找哥哥雷蒙,結果才發(fā)現(xiàn)雷蒙患有自閉癥。這個雷蒙就是查理一直覺得在小時候跟他玩的“雨人”。
查理很恨他爸爸,因為爸爸不讓他玩車,其實是因為雷蒙也喜歡開這個車,而雷蒙患有自閉癥,他的東西必須原封不動,爸爸為了滿足患病的雷蒙,“委屈”查理,不讓他玩這輛車,以免雷蒙不能適應。從中可以看出,爸爸對患病的雷蒙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照顧雷蒙,只能暫時委屈精神正常的查理,但當時查理并不理解爸爸,甚至恨他爸爸,他一直不知道他有一個患病的哥哥,因為在他懂事前雷蒙就被送到療養(yǎng)院去了,并且爸爸從來沒有告訴他,也許爸爸怕他知道自己有一個患“怪”病的哥哥,會有自卑感或招來別人的恥笑。
查理很恨他爸爸,因為爸爸把大部分的錢全給哥哥。實際上爸爸把雷蒙送到療養(yǎng)院,是為了避免患病的雷蒙傷害到查理,完全是為了保護他,為了他能夠平安的長大,只能委屈患病的雷蒙,讓他離開家庭,終生呆在養(yǎng)老院里。爸爸的良苦用心,他全然不知。爸爸把大部分錢都留給了雷蒙,不過是為了補償他。
查理之所以會誤會爸爸,是因為他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總覺得爸爸不關愛他,其實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到他理解爸爸的時候,爸爸已離開了人世。為了避免這種誤會,即使暫時受了委屈,也不要簡單的怨恨父母,我們應該多與父母交流,多理解他們。
《雨人》觀后感三
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影片《雨人》,感觸頗深。
片中的“雨人”雷曼德便是一個自閉癥患者典型。他做事情總是循規(guī)蹈矩,要求一切事物一成不變。他害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接觸,對世界的一切都僅限于平面化的、教條式的認識,舉止怪異,完全不顧及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只是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意識行動。作為孤獨癥患者,雷蒙市不幸的,但其家人有條件將其送入療養(yǎng)院并定期作一些治療,從某種程度上講提高了他的生活能力。加之她又有過人的天賦,也不是不可能為社會做些貢獻。這讓我體會到,患有孤獨癥的孩子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過上近似于常人的生活,而且他們身上也許就有著一些閃光點,只是需要我們努力去挖掘。
很多人認為“雨人”沒有思想,認為他一無所知,因而就不去認真地理解與人的內心世界。影片中一位與雨人共同生活了數(shù)年的長者也只是了解到他的一些生活習性,而“雨人”的弟弟,僅僅與他生活了一個禮拜,去讀懂了“雨人”的心,可以和他有些簡單的交流。其實一開始,弟弟也是不懂得如何去與哥哥相處,然而一次次地嘗試、努力,終還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由此,我想到作為一名康復工作者,尤其是針對自閉癥患者,要努力去營造一種氛圍、一種親情出來,真正的讓患者感受到我們的愛,感受到我們的呼喚,從而慢慢地走出自己孤獨的世界。
再來談談金錢。300萬美金,把兩個兄弟聯(lián)系到一起,憨傻的哥哥最終感化了弟弟公里的心,金錢與親情的關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勺罱K,療養(yǎng)院的負責人還是將“雨人”要了回去,認為只有那個地方才適合他。弟弟那種無奈與心痛,令我不禁潸然淚下。我不知道療養(yǎng)院是看重這個患者,還是看重他所繼承的遺產,但我確信老師曾多次強調的一句話,“做康復一行的,要本著一顆慈愛的心,切莫向錢看”。每個患者在我們眼中都是一樣的,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盡最大可能的恢復健康,不能因其家庭條件的好壞而改變我們的初衷。只要是有利于患者康復,怎樣的環(huán)境又有何差別呢?如果讓他們一輩子躲在療養(yǎng)院、康復中心,不去接觸社會、與人交流,那么他們的家屬又何必煞費苦心的將他們送與我們進行治療呢?任何康復訓練的最高目標都是盡最大可能得讓患者回歸社會,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