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紀錄片觀后感【優(yōu)秀】

思而思學網(wǎng)

 走向海洋紀錄片觀后感【一】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不再用所謂批判的眼光看歷史類的片子,包括很多人視為“應景”的紀錄片。尤其是近一年多的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與其忙著批判、不如抓緊學習,因為任何片子中都有值得我學習的東西。最初時,之所以想看《走向海洋》,就是因為我知道不管它拍得好壞與否,片中肯定會有我需要的一些東西。只是沒想到,這次我真的又逮著了。

這部片子,從某種角度來看,無疑是一部通史,不過應該是專門史意義上的通史,即一部中華民族與海洋的關系史。

全片共八集。第一集名曰“海陸鉤沉”,講述的先秦秦漢時期。看完第一集,我的第一感覺是,我這個學歷史的,當年的書算是白念了,很多事當年竟然都沒學明白,汗顏。片中提到的商代與海洋的緊密聯(lián)系是我直到現(xiàn)在才意識到的。是啊,一個擅長航海與經(jīng)商的民族怎么可能沒有海洋意識?對于秦始皇登瑯琊而東望,片中亦給出了新的假設。單單第一集,我已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部不僅會讓我學到些東西,而且會學到很多東西的紀錄片。

接下來的第二集“海上明月”、第三集“潮起潮落”、讓我看得如癡如醉。我無法想象,南宋時中國海上貿(mào)易的所得竟占到國家收入的20%、元代時羅馬壁畫上的基督圣袍竟完全采用了蒙古人的習慣、鄭和下西洋時中國的海上軍事力量竟勝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第四集“倉皇海防”,主要講述了清末的事,該集以丁汝昌的自殺殉國結束。如果說整個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聲長長的嘆息,看到此處,我已經(jīng)無力嘆息了。正如片中所言,歷史沒有假如,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第五集“云帆初揚”,講述了從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事。讓我難以置信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國家收入只有22個億的情況下,竟拿出3個多億來建海軍。第六集“長風大浪”,講述了中蘇交惡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直至核潛艇研制成功等事件。樁樁件件,讓人倍感振奮。第七集“走向大海”,講述了為研制洲際導彈而開展的海洋科考、我國海上石油最初的勘探開發(fā)、南極的開發(fā)等事。上個世紀末以及本世紀初人民海軍在世界各地的訪問,讓人由衷地自豪。第八集“經(jīng)略海洋”,講述了近十年發(fā)生的一些事。看到此處,我才明白了報上不斷出現(xiàn)的“蛟龍?zhí)枴毕潞5囊饬x。

這是一部不斷觸動人內(nèi)心的紀錄片,片中有太多讓人感慨的情節(jié)。康熙為鄭成功提的挽聯(lián)“……敢向東南爭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讓人唏噓。1937年8月“淞滬會戰(zhàn)”,中國海軍和日本在江陰進行的血戰(zhàn),其慘烈讓我不忍。而1974年,蔣介石默許中國海軍通過臺灣海峽以解救南越對西沙造成的危機,則是整部片子中讓人最感溫暖的情節(jié)。

老實說,看這樣一個紀錄片,尤其是看最后的幾集,總有種這些年算是白活了的感覺。作為一個在青島生活了十多年,身邊不乏轉業(yè)海軍、海監(jiān)家屬以及類似海洋研究所這類機構的家屬的人,我的海洋意識竟如此淡薄,很多知識對于我,都幾乎是空白的。雖然,我希望發(fā)生在我身上的只是個體現(xiàn)象,但越來越多的事實(尤其是通過與身邊的人溝通后),讓我不得不難過地發(fā)現(xiàn),好像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昨天同老媽通話。老媽對釣島和航母等事的關心,讓我忍不住將從《走向海洋》中剛剛學到的東西“賣弄”了一番。電話那頭不斷傳來的驚訝聲,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媽這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種樸素的愛國情懷。放下電話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高興起來。因為我知道,老媽的“無知”不是她的“錯”,而是我們宣傳教育的失策!蹲呦蚝Q蟆菲,有一個情節(jié)給我很深的印象,即日本人從小學時就接受著這樣的國情教育:“我們沒有土地、沒有資源。只有陽光、空氣和海洋!毕啾戎,我們中國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還有約300萬平方公里的主張管轄海域。

這樣說來,與其忙著責備祖先的保守和計較他人的冷眼,還不如抓緊為全民族補上海洋戰(zhàn)略意識這一課。海運興,則國運興。一個沒有海洋戰(zhàn)略意識的民族,注定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如今,當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融海陸為一體中國不再只是雄雞,而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當我們發(fā)現(xiàn)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是奔騰不息的火苗、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盤和手柄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民族不僅已經(jīng)“走向海洋”,而且將因對海洋的越來越深刻地認識而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走向海洋紀錄片觀后感【二】

自馬漢提出“海權論”以來,世界各國的海洋意識日趨強烈。海洋,這個國際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永動主題,曾經(jīng)催生出《海豚灣》,《藍色星球》和雅克。貝漢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經(jīng)典紀錄片,它們是西方人對海洋幾百年來的重視的結晶。而我們,作為一個曾經(jīng)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最發(fā)達的海洋經(jīng)濟線的泱泱大國,有關海洋的紀錄片卻屈指可數(shù),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大國的悲哀。追本溯源,這不是紀錄片本身的問題,這是整個民族海洋意識薄弱的一個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說的,我們“把海洋當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僅僅是以以一種娛樂的態(tài)度觀看,他首先應該是一部喚醒民族海洋意識的教育片,尤其是對在海南島學習的莘莘學子來說,沒有現(xiàn)代的海洋意識,不僅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憐的。以下是我在觀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紀錄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觀作為紀錄片的主旋律,而是從歷史的角度,通過歷史進程的講述,國家之間的對比,各類專家的評論,從歷史、地理、文化、心理、經(jīng)濟、生存多個角度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一副色彩繽紛,波瀾壯闊的海洋畫卷。

從走向海洋得知,中華民族有著悠久輝煌的海洋歷史,這個歷史出人意料的久遠。有根據(jù)的推測,中華民族的海洋歷史很有可能在中華文明的源頭即殷商時代就與中華民族血肉相連,在以后的幾千年當中,海洋的氣息一直飄蕩在中華民族的身邊,若即若離,變幻不定。

從始皇東巡,兵馬俑目視東方,徐福東渡,到南宋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空前,從元帝國強盛的海上事業(yè),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光榮和自豪。然而從朱元璋的一紙禁令,到寶船遺骸的霉爛腐朽,從清末的倉皇海防,到北洋艦隊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壽慶聲中走向敗亡……一樁樁,一件件卻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辛酸與屈辱。但正如電視片所說:“歷史沒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選擇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今天,中華民族面對海洋向我們展開的懷抱,轉變觀念,走向深藍海洋既是中華民族的必然選擇,更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走向現(xiàn)代文明的歷史契機。

西塞羅說“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雖有所極端,但這句話所體現(xiàn)的對于海洋的重視態(tài)度,卻不論過多少歲月都不會過時,尤其是在當下的中國。

黃巖島的爭議剛剛降溫不久,魚島的爭端就甚囂塵上,中國海外航道剛剛暢通,中國漁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殺,而漁民,漁船被扣等外國惡劣行徑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國家迅猛崛起的同時,國家正面臨著嚴峻的海洋形勢,戰(zhàn)艦遠航,擁有航母,蛟龍下水……一個個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績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掩飾不了的是在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之外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動著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許多國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學尚未意識到海洋對于未來中國的意義之重要。

“從1840年已降,一個半世紀,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了奮起直追的痛苦,也收獲了走向復興的喜悅。挫折是成長的代價,失敗是前進的動力。在歷史的汪洋中沒有哪一種文明能夠保持一帆風順。我們不應該再去責備祖先的保守,因為封閉的大陸曾經(jīng)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同樣我們也大可不去計較他人的冷眼,因為幽暗的大海曾經(jīng)是全人類的夢魘。睡獅正在夢醒??因為我們正在凝視著海上升起的太陽!”作為一名海大的學子,我們所做的不應該是靜等雄獅的夢醒,而是在雄獅夢醒的過程中臨海憑風,遠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際,毅然投入到祖國發(fā)展海洋的大戰(zhàn)略之中。我相信未來的中國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雞,而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是奔騰不息的火焰,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盤和手柄,是中華文明重新煥發(fā)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來的朝陽必將從中國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