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廉潔家風座談會發(fā)言稿范文

思而思學網(wǎng)

 廉潔家風座談會發(fā)言稿范文【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事,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樹廉潔家風建幸福家庭助社會和諧

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小至關(guān)乎一個家庭的傳承,大至關(guān)乎社會的和諧。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什么樣的家庭就出什么樣的人。

我的爺爺是一名退休的老黨員干部,50多年前,為了支援祖國邊疆建設(shè),他跟奶奶響應(yīng)黨和國家的號召,萬里迢迢來到了新疆,從一開始的開荒種地抓生產(chǎn),再到后來的修路蓋樓搞建設(shè),一忙就是幾個月,很難與家人團聚。在工作中,爺爺身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工作踏實,為人正派、公私分明、作風清廉,跟工人們一起吃在食堂住在工地,從不搞特殊。在家里,也十分注重對晚輩子女的教導(dǎo),即使工作再忙,只要有機會參加家里的聚會,常常不忘教育家中的晚輩:“待人要誠,為人要正,做官要廉,公私分明,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小時候,聽不懂這些大道理的我,只能不以為然的我不斷點點頭,然后繼續(xù)埋頭對付手中的飯菜。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我慢慢認識到,哈密能發(fā)展至今天的這番模樣,離不開無數(shù)類似爺爺這樣,老一輩哈密人的奉獻與擔當!!

然而近年來,腐敗行為,不僅在經(jīng)濟管理和資源分配等部門屢屢發(fā)生,而且在文化、教育、司法等傳統(tǒng)意識上的“清水衙門”也不斷出現(xiàn),少數(shù)干部的人生天枰失衡,喪失黨員準則,突破道德底線,最終在腐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這其中除了干部自身的問題外,其家人對“廉潔自律”的無知、法律意識的淡薄,導(dǎo)致他們沒有及時糾正這些腐敗行為,反而在無意中助長了這種歪風邪氣,甚至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犯罪小團體,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的結(jié)果,這即可悲又可氣!

因此,如果說家是預(yù)防和抵制腐敗的第一道戰(zhàn)壕,那么每位家庭成員就是戰(zhàn)壕中的士兵,家庭助廉教育則是士兵手中的武器,只有一家人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才能共同抵御社會黑暗角落襲來的“糖衣炮彈”!

在小家里,我是家庭的一員,作為家庭的希望,我要自立自強,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自覺傳承家風,廉潔自律;在大家里,我是哈密水務(wù)公司中的一名員工,作為一名踏實的哈密供水人,我要立足崗位,認真工作,正確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在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像爺爺那樣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傳承父輩手中光輝的旗幟,為哈密的發(fā)展建設(shè)貢獻自己的青春!

從自我做起,從家庭做起,攜手共筑家庭廉潔防線,傳承家風傳遞幸福!共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我的夢!中國夢!

廉潔家風座談會發(fā)言稿范文【篇二】

我是來自漳縣基層的一名普通新聞工作者,常年累月奔波在田間地頭,采訪的大多是基層最平凡的人。在多年的采訪經(jīng)歷中,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看似普通平凡,但卻一直撥動著我心靈的琴弦。透過那些普通人身上點點滴滴的平凡瑣事,我感悟到的是清正廉潔的好家風,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優(yōu)良作風,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永不褪色的“傳家寶”。

在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美譽的漳縣新寺鎮(zhèn)紅崖磨村,我們曾經(jīng)采訪到了一位名叫李秋英的普通農(nóng)家婦女,但不平凡的是,二十多年來,年僅46歲的李秋英一直不離不棄,精心守護著癱瘓在床的丈夫,成為十里八村鄉(xiāng)親們眼中“最美的媳婦”。那是在李秋英和丈夫結(jié)婚的第三個年頭,上山放羊的丈夫不慎掉下山崖,摔成重傷,從此再也無法站立起來。那時候,李秋英剛滿25歲,兒子還不到兩歲,小女兒還沒有出生。“孩子不能沒有父親,不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啊!”為了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正值青春年華的李秋英賭上了她一輩子的命運。下地干活,她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女人,操持家務(wù),她顧了孩子又顧丈夫。為丈夫擦洗身子、接屎端尿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家里雖然貧窮,但她要用忙碌和勤快讓臥病在床的丈夫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李秋英說,做人要有良心,要講責任。二十多年寒來暑往,李秋英守住了良心,流干了眼淚。

二十年里,李秋英的兒子和女兒長大了,長大成人的孩子們,成了李秋英和丈夫共同的話題,成了夫妻倆心中最為幸福和溫暖的希望!

在當今社會,也許有人會說李秋英是個傻女人,但“傻女人”李秋英身上所蘊含著的無私的愛心,不正是廉潔好家風的最美體現(xiàn)嗎?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清廉的好家風是子女們健康成長的堅固堡壘,是一道照亮和洗滌家庭成員心靈的廉潔之光。以心為本,心中高潔,人身清正。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清廉的好家風是國運興盛、社會安寧的助推器,是走在復(fù)興之路上的中華民族滿滿的正能量。家風好,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漳縣金鐘鎮(zhèn)最西端的看治坡村喬家嘴社,生活著五個自幼失去了母親的漢族孩子,按理說他們不會再擁有溫馨的母愛。但后來這幾個苦命的孩子卻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藏族媽媽”。在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卻相濡以沫的漫長生活中,他們建造了人世間最純樸的親情與溫情。這位平凡的藏族媽媽名叫盧換娥,今年已經(jīng)60多歲了。三十多年前一個大雪封山的季節(jié),盧換娥從只有一山之隔的卓尼縣柏林鄉(xiāng)被娶進了失去妻子的喬香武家,看到喬香武年僅4歲的女兒熟睡在用牛糞燒熱的土坑上,小臉蛋上還留有兩道清晰的淚痕時,盧換娥的心底涌起一股從未有過的感受,是甜蜜感抑或是責任感,她也說不清楚,只是在口中喃喃地說:乖孩子,今后我就是你們的親娘。

在盧換娥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辛勤勞作中,五個孩子漸漸地長大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盧換娥總會借著窗外的月光慈祥地看著熟睡中的孩子們。她暗自思忖,生活再苦再難也要把娃們送進學校,不能讓他們變成睜眼不識字的文盲。兄妹五人中年齡最小的是喬永峰,高中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后,同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侯新民一起創(chuàng)辦了聞名全國的斜坡希望小學。喬永峰告訴我們,從這位藏族媽媽的身上他們不僅僅得到了無私的母愛,更學會怎樣用堅強的毅力去面對困難,去做一個清廉正直的人,一個對社會和人民有用的人。

艱難中孕育的花朵是最為鮮艷的。

藏族媽媽盧換娥用無疆的大愛,抒寫了清廉家風最美的篇章!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