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文化讀后感【精華篇】

思而思學網(wǎng)

 《古人的文化》為沈從文古代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隨筆集,以“古代文化”為主題,涵蓋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藝美術(shù)等內(nèi)容。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古人的文化讀后感,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古人的文化讀后感一

開始讀《古人的文化》之前,我實際上是猶豫著甚至抗拒著的。這本書一年前買來,只看過不及一半便丟下,壓在枕頭邊那一大摞書的最底下,我?guī)缀跻浟怂。但書是有靈性的,久久不讀它便要向你抗議,于是枕邊這一摞書趁我睡著時砸落下來,以此提醒我正視自己的懶惰。但我不讀它,實在不是因為我太懶。這半年,我的課業(yè)并不輕松,加上前兩年的懶病落下了后遺癥,都待自己的補齊,實在少有空閑讀這些書。雖然我是更喜歡讀它們的。

但我還是開始讀了,剛剛讀完《知堂書話》,于是想著《知堂書話》總比這書厚,且這書已經(jīng)讀了一半,就把這一半讀完,恐怕也費不了幾日。確實并沒有耗費幾日。五天的時間,每天讀不到一小時,這本書也就完了。何況我最近這兩日還夾著讀了一篇平常的愛情小說,頗能勾起人的欲望和興趣,感人卻虛假。

我是沒閑的,上的課要交作業(yè),英語單詞還差得遠,學期中轉(zhuǎn)眼又到,又是一大堆狗屁文章要寫,自己卻什么積累也沒有。于是看《知堂書話》、《古人的文化》和那篇愛情小說時,心情頗復雜。還是篇愛情小說,虛假卻感人,讓我想起我自己許久不動心矣。就是當年的動心也不過轉(zhuǎn)瞬而逝,從沒有一眼萬年的浪漫輝煌。連輾轉(zhuǎn)反側(cè)、衣食不安尚談不到,更何況小說里的生生死死呢。

其實我對《古人的文化》的態(tài)度,頗像那篇愛情小說。二者內(nèi)容都很平常,卻能動人心。但對于沈從文,我更多的是憐憫與敬仰。沈從文本是寫小說的行家,最后委委屈屈地做起了博物館的講解員,那時他已經(jīng)過了四十五歲,所以現(xiàn)在那些批評沈從文的服飾器具研究的人實在有些不講道理。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本來就是以《服飾資料》命名的,甚至可以看做對圖片資料的文字說明,“研究”是在其次的。評論家往往站著說話不腰疼,就像這本《古人的文化》,篇篇文章里面沈的態(tài)度都是謙遜的,把資料組合排列,提出一個觀點都是商量口吻,還時時說自己是外行,就這一種態(tài)度,也超過那些評論家不少。

所以這部《古人的文化》,實在可以看做古人在著裝打扮、日常用具方面的一個更簡略的資料匯編。中國歷史的傳統(tǒng)素來輕視日常吃穿用度的研究,即使有也只是禮儀制度下所討論的小小問題,而史書中的《輿服》等志也是空話假話多。沈從文從出土文物、傳世文獻兩方面入手,要描摹出日常生活的一個大概面貌,再推至其余,以見歷史的全貌,這個想法是不錯的。他已經(jīng)完成的工作在今人眼里雖然粗疏,但今人有關此方面的研究的大體思路依舊還沿著他走。就這一點而言,沈從文的研究也不應該被過度貶低。

人們往往看低那些編資料的人,卻不知編資料是一件難事,只有沈從文這樣有才華且能“耐煩”的人做得來。我想沈從文或許也是喜歡這件工作的,因為從那些服飾器具中能看見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他的那些文學作品里面也是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的。他始終是熱愛著活潑潑的生命的!豆湃说奈幕防锸沼幸黄哆^節(jié)和觀燈》,里面又包含了三篇文章,分別講端午節(jié)、跑馬節(jié)、元宵節(jié)的故事,頗有他之前那些文學作品的味道。我一直以為沈從文后來并不能忘記他的文學,畢竟“跛者不忘履”,這篇文章也可算作一個隱證。(以前看過一篇材料,即講沈從文欲重新寫作文學作品而已不能。)

中華書局的簡裝版,封面頗素雅,題詞卻是印刷體,破壞了原來的感覺。而典藏版即使題詞字體還好,大紅色封面還是讓人不舒服。在本書的《編后記》里有這么一句感謝沈從文兒子們幫助的話:“在同他們的接觸中,我們感受到了沈從文先生不喜浮華的氣質(zhì)的延續(xù)!蔽掖藭r把這句話抄在這兒,一時間竟然覺得我這篇文字是無意義的。

唉,罷了罷了,既然說了,何妨再多一句,狗咬了人,即使那狗只是忠于他的瘋主人,也會被打死,水邊的抒情詩人被狂犬咬了,依舊不改他抒情詩人的心靈。

古人的文化讀后感二

《古人的文化》是沈從文關于古代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方面的隨筆集。出版方用近乎稚拙的手法將書中內(nèi)容總結(jié)為“古人的文化”五個字,直接當了書名。這種不事修飾的簡單處理,與沈從文的個人特質(zhì)非常契合。

眾所周知,中國現(xiàn)代作家在1949年后幾乎都經(jīng)歷一個創(chuàng)作低潮期。沈從文走上了一條與文學訣別的道路。由于當時的“左、右派都罵他”(沈從文學生汪曾祺的回憶),他從1948年就把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文物研究上。直到1988年去世,整整四十年間,除了偶爾寫詩之外,他基本上斷絕了一切文學創(chuàng)作。無法想象沈從文的文學之路再走上一二十年會結(jié)出什么成果,就像王小波曾慨嘆如果穆旦、王道乾盛年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會有怎樣的成就一樣。

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耗15年心血寫成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還是如今這本零散文章匯編的《古人的文化》,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遺憾之作。寫得越好,就越會讓人遺憾:如果這些時間精力用來寫小說、散文,會怎么樣?

具體到這本《古人的文化》,所選文章短則三五頁,長則十幾頁,再加上中間大量插圖,每篇文章的文字量其實很少。所敘內(nèi)容從扇子、鏡子等手邊之物,到穿衣打扮的習慣風俗,都是普通讀者很容易讀懂的入門介紹,可謂是典型的大家寫給大家看的小書。

沈從文的這些古代文化知識,一方面憑借多年積累,一方面也源于他的用心。1969年,67歲的沈從文被下放到湖北農(nóng)村的“五七”干校中勞動,養(yǎng)豬種菜。在手邊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和筆記的情況下,他憑記憶將頭腦中各種器物的圖稿,用簽條記下來,從而成為“文革”后寫成的著作、文章的重要來源。后來沈從文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說:“在農(nóng)村‘五七’干校期間,對我的記憶力是個極好的鍛煉機會?赡芎臀矣眯膶R,頭腦簡單密切相關!

一個頭腦簡單的人,寫成了這本名字簡單的書。這個過程不簡單。

拓展:《古人的文化》簡介

《古人的文化(插圖典藏本)》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勤奮和對生命的思索(沈龍朱);扇子史話;古代鏡子的藝術(shù);鏡子的故事(上);鏡子的故事(下);中國古玉;玉的應用;中國古代陶瓷;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我國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宋元時裝;從文物中所見古代服裝材料和其他生活事物點點滴滴;從文物來談談古人的胡子問題;龍鳳藝術(shù)等。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